第16部分(第3/4 頁)
“我們來這裡可以暫時為別人打工,但是不能永遠為別人打工。”戒尺的叭叭聲好像就在臉旁。
“咱們兩個學習要有明確分工,阿華,樓底下有大同夜校的招生廣告,,先把粵語學會了,你文化水平高學得進,在這裡不懂英文沒有前途,以後你晚上下工就去學英語,等我找到蛇頭把東西出手後,這就是我們以後翻身的本錢。”金水根眼裡閃出慎人的光芒“我們從學徒一點點好好學,搞清楚怎麼操作,流程去向所有的章程,總有一天要風光地回上海。”
兩個人的手掌緊緊交握在一起,一年以後,這些督卒有了一個“大陸燦”的外號,78年,無數個天台上有著屬於“大陸燦”的夢想。
附:香港偷渡路線圖
_000。jpg
第36章 青春飛揚
科學的春天來了,知識分子終於揚眉吐氣,專注於數學研究的陳景潤成為了大眾偶像,臭/老九們有太多的話想說,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次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全文轉發。
這一哲學命題立刻在各大高校引發了一場大討論,“如何區別真理和謬誤”、“實踐的兩重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成為了熱議話題。
盧秀貞所在的華師大哲學系藉此機更是展開了一場舌戰群儒的辯論會,大家除了上課基本是全民投入到了大討論中,大量的投稿、大量的演講,處處皆是“甲能證明乙的真實性,甲就是乙的證據”同理可推得“實踐是證明真理符合客觀實際和客觀規律正確的正面證據”亦或者“實踐是證明真理基本不符合客觀實際和客觀規律的反面證據”……
盧秀貞自認邏輯思維能力不行,對於此等討論敬謝不敏,因此還得了個“不關心時事政治的評價”,宿舍裡除了她,也只有甘瓊婷小妹妹一如既往的勤耕不輟,真是難得清靜了一回。
“婷婷,你總想著投稿讓別人採納你的文章,有沒有想過乾脆自己辦一本學生刊物呢!那樣你的稿件只要可以就能優先採納呀”
“啊!辦一本……”甘瓊婷有點傻眼,放下筆直愣愣想著,直到盧秀貞出門她都沒有反映。
晚上,盧秀貞打水回來一進門就被甘瓊婷撲到,“秀貞姐,你中午說的辦一本學生刊物的事,能給我仔細講講怎麼弄麼?”她臉上著急中夾雜著興奮,有點亟不可待。
“可以啊!不過你要是確定要幹,靠你一個就不行了,我的建議是你可以作為牽頭人,以我們班級為軸點把整個中文系帶動起來,這個要幹就得幹好了,需要好好訂個章程。”
“那還等什麼!走吧!都走都走,你們先去教室,我去找人。”說完也沒等盧秀貞迴音,她自己就一溜煙跑了。
盧秀貞只好把在寢室看書的吳非、汪順穎還有郭豔都叫上在路上把事情簡單地說了一下。到教室坐了一刻鐘,甘瓊婷就把班級的人叫了個七七八八,大家都交口詢問緣由。
“同學們,我今天把大夥兒叫來是為了一件事,現在閱讀刊物這麼多,我們作為中文系的大學生,愛好寫作的同學並不少,我想我們可以創辦一個學生刊物,由我們管理、我們編輯、我們寫文章然後刊出給學校所有同學看,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甘瓊婷激動地把想法一股腦的倒了出來。
“想法很好,可是我們什麼都沒有準備,而且辦刊的資金從哪裡來?”徐明作為班長是想做出點實事來的,尤其每次看到其他系同學動輒舉行的各種活動,他也是很著急中文系的表現。
“是啊!還有組稿、編輯、設計、刊印、發行等很多問題都應該安排?”支書龔月敏接過話頭,這時候的學生都有一腔激情,年輕莽撞,有了點火星就能燎原。
“這個盧秀貞瞭解,讓她給我們講講。”甘瓊婷立刻就把同學賣了,盧秀貞撫額,“這個我們可以參考下別的學校,據我所知上師大正在創辦《百草園》,很多地方我們都可以借鑑。”
“那你說說”旁邊的同學紛紛出聲。
“好,我簡單講講,稍後大家集思廣益。首先就是刊物的名稱、創刊詞和宗旨,還有就是到底是月刊還是季刊亦或者時間更長些,這些是第一批要確定好的。”邊上有同學已經在記錄“第二批要確定的就是刊物的工作人員,誰主編(每位編輯負責一項專欄)、誰審稿(稿源要穩定好)、誰負責外聯(包括請學校領導題詞、做顧問)、印刷、誰去籌款,這些都做到位了,就是最後的銷售,往哪裡賣,定價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