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頁)
州,都是大州,面積加起來甚至比北方九州還要大點。季桓說,佔據四州就是穩坐半壁江山,確實不假。
若魏景穩佔南方半壁江山,那將是天下第一雄主,再無人可與之相媲美。
他若北伐,天下撼動。
這是目前最好的、最容易走的、成功率最大的一條路。無第二者可與之相比擬。
魏景頷首:“伯言所言,正如我意。”
他一言既出,征伐的步調當即定下。
魏景注視著巨大的地域圖,目光一寸寸從交州揚州越過,最後落在荊州東邊四郡上。
“欲東征,必先伐安王。”
……
荊州七郡,排列相對而言算比較整齊的,縱向的東西兩行。西邊緊鄰益州崇山的三郡,平陽南陵武陵,在魏景手裡;而東邊零陵、桂陽、曲陽、漢壽四郡,則是安王的勢力範圍。
安王剛好把東邊的路都攔住了,而南邊則是交州的崇山峻嶺。
從地理上看,欲東征,必先伐安王。
另外。
張雍一擊長案,道:“安王那孫子,一直在徵召兵卒!”
是的,安王一直在徵召兵卒。
他一直都沒有熄滅奪回南陵武陵二郡的心,暫時休戰,不過形勢所迫。
平陽一戰,魏景大勝,得了近十萬降卒,其中大部分都是原北軍,實力大漲。
反觀安王,他雖然及時退兵儲存實力,但戰了這麼久,還是有損傷的。他碰上了魏景以來,連連損兵折將,此消彼長,兵力相差已足有一倍。
這不得趁著空隙,緊著徵召新兵嗎?
戴光道:“徵安王,越早越好。”
雙方新仇舊恨,如今又添上東征戰策,沒必要給更多的時間讓安王蓄力。
魏景道:“諸位所言甚是。”
大基調已悉數定下,接下來該議的,就是具體戰策了,也就是進軍方略。
“漢壽、曲陽、零陵,此三郡與我方接壤。其中位於中部的曲陽郡地勢最棘手,山多水多,西邊關隘重重。”
季桓還站在地域圖前,順手一劃,他眉心一蹙:“此郡,乃我軍進軍最難之處。”
話說魏景手下的荊州三郡,平陽在頂上,南陵中間,武陵底下。安王那邊則是漢壽頂上,曲陽中間,零陵最底下。雙方大體按順序接壤。
原則來說,三個郡魏景都能進軍。
但實際情況是,位於中間的曲陽地勢對我方最不利。首先,它和南陵郡接壤之處關隘重重,不適合首戰進軍,得排除。
排除以後,開戰只能在它兩邊的漢壽和零陵任選其一。但選了並攻下以後,這杵在中間的曲陽天險多多,不用懷疑安王必會仗地勢大力防禦反攻,必是一塊硬骨頭。
簡單來說,三郡兩頭易中間難,選一頭開戰的話,中間肯定是難關苦戰。
那能不能兩頭開戰?再夾攻中間呢?
魏景沉思片刻,搖了搖頭:“此非上策。曲陽西境關隘眾多,南北卻少,若攻入零陵,揮軍向北,比分兵更佳。”
兵力,是己方目前的最大優勢,分兵就削弱了。若安王忍痛捨棄零陵,將重兵放在漢壽,那己方戰至中後期時難度會更大。
沒錯,要捨棄,安王只會捨棄最南的零陵。零陵相對地廣人稀,而最富庶稠密的曲陽郡,則是安王的大本營根據地。
魏景看好的開戰點是零陵。
零陵,比漢壽和曲陽都更好進攻。而一旦攻入零陵,再揮軍往北攻曲陽,比從南陵這邊容易多了。雖還是硬骨頭,但小塊了不少。
眾人仔細思索,紛紛點頭。
從零陵開戰定下。
季桓提議:“主公,攻入零陵,越快對我軍越有利。不若,我軍佯作分兩路同時進攻,實際一虛一實,擾亂安王視線?”
零陵雖不如曲陽關卡多且險,但也不是沒有的。魏景進攻,安王必率大軍迎敵。若能用一路虛兵吸引安王大軍主力,實兵攻其不備,必能一舉攻入零陵。
魏景贊同:“伯言此計甚佳。”
他視線投向地域圖,良久,最後手一點:“南洛可為虛,鞍山關可為實。”
從零陵進軍,有好幾條路徑。其中南洛城郊地勢開闊,城池略顯蔽舊,相較而言是進攻難度最小的;而鞍山關有天險可依,則屬中等。
魏景看好的卻是這鞍山關。
鞍山關說易守也行,說有破綻也行。因為它附近山勢相對平緩,有幾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