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4/4 頁)
率卻反而有所上升。
它的存在,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認為這部片子霸佔了影院大部分的影廳,對國產電影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和傷害。
同時期幾乎所有電影,不管是大製作還是小製作,都被擠得幾乎沒有了票房。如果本身是不期待票房的文藝片也就罷了。而本來趕著小長假檔期,想要搶佔票房市場,和《遺忘之書》幾乎同步上映的另一部大製作影片《最深的黑夜》則在這場對決中輸得一敗塗地。
到第二週,除了部分影院保留了白天場次之外,幾乎所有電影院的黃金時段和最好影廳,都留給了《遺忘之書》。即便如此,《最深的黑夜》的上座率還不如《遺忘之書》。
這幾乎是必然的。
《最深的黑夜》是根據但如玉的老對手,曾經的青少年偶像,最暢銷的美女作家林萱原作改編而成的電影。也是吸血鬼題材,不過帶有濃重的偶像劇色彩,情節較弱。
它在拍攝時,參考了美國著名電影《暮光之城》,希望靠強烈的電影鏡頭和風景吸引人。然而由於整部電影都是國內團隊拍攝製作,導演本身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攝影更是與當前一流水準相距甚遠。所以,電影最後呈現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可以說,《最深的黑夜》原作本身就比不過《遺忘之書》的影響力,拍成電影更是讓它更無趣。而與之相對的,則是《遺忘之書》在每一個環節上都十分優秀的配合和呈現。
即便不論原著,《遺忘之書》也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紀光葉坐在電影院比較靠後的位置上,靜靜地看著電影中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鏡頭和情節的發展,並在心中不斷回憶那時的真實。
但如玉在寫《遺忘之書》的時候,是做的比較嚴格的故事記錄。也就是說,她在寫作過程中,雖然有照顧到連載時讀者的情緒,而對敘事和寫作手法安排有所調整,但是所記錄的事情與事實相差不大——至少是與她所知道的事實十分吻合。
而電影版卻難免在二次加工過程中,為了讓電影的節奏和敘事更舒服,讓更多觀眾能接受做了調整。
不過儘管如此,在紀光葉看來,它已經在還原整個故事的努力上做到了極致。
更何況,電影的特效還有紀光葉所在的時光科技參與制作。紀光葉本人也曾參與其中。他依靠著自身有阿法爾的全部記憶,更是可以得心應手地還原一些場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