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頁)
可越是這樣,粉絲們的好奇心就越加旺盛,出了休息室,反倒討論得愈發熱烈。於雪也是服了這二位爺了:這都能矇混過關?醉了醉了。
而鄭啟石白了他倆一眼,說:“哼,還真是言之有物,字字珠璣。”
下午,終於到了出外景圍觀拍攝的時間。
鄭啟石本不願意出外景,給他們這個粉絲探班一星半點的機會。但天氣預報說明後天就該放晴了。他這部分是女主溫明箏到四王爺陵寢悼念的戲碼,如果豔陽高照秋高氣爽,那就不用拍了,所以就得趁著陰天的時候把它搞定。
溫明箏作為貴妃,乃是喬裝出宮。她得知四王爺是被當今聖上戕害而失去皇位、失去生命後,便提議到王爺陵寢祭拜,由伺候過先帝、知曉奪嫡隱情的福公公隨行。
程梓月換上一身男裝,頭髮高高束起,身披狐絨大氅腳踏寶靴,眉宇間有浩然正氣,好一個器宇不凡的翩翩公子。
她剛換完男裝出來,20個粉絲喊得嗓子都啞了:女王橙這顏值要逆天了!一人承包劇裡所有角色系列!
守靈之人常年在京郊,對於京中內官不甚瞭解。她此行是要假扮皇帝的心腹顧大人,由福公公出示大內信物,方可矇混過關。福公公雖年邁,卻不糊塗,拿起大內總管的令牌一副諱莫如深的樣子。演員老爺爺不愧是老戲骨,講起臺詞當真臉上每個細微的表情,每塊肌肉的掌控都相當到位。不僅把前大內總管那種壓迫感,和長期混跡朝堂所獨有的陰狠果決體現得淋漓盡致,眼神跳動間更自帶老謀深算的氣質。
而程梓月這時雖沒有臺詞,卻昂首挺胸,長身直立於一旁。背對著兩位男演員的她時不時側過臉來,以眼角斜睨那班房裡刁難人的守衛,繼而低聲嗤笑,一副潛臺詞是“你們這些官職低微、鼠目寸光的鄉巴佬不懂京中情勢”的既視感。
就這回眸一瞥,便將這邊爭論不休的二人的戲全搶了去。那一顰一笑實在氣場太強,粉絲們在一邊怕影響錄音都不敢說話,可心裡在吶喊著:女王,給你跪了!血槽空了血槽空了!
終於與守衛交涉完畢,溫明箏帶著福公公大步走進了陽王陵寢。
陵寢寒酸,對於一個親王來說實在有失體統。碑文上不過寥寥數語,只講了諡號與生卒年月,連句生平都沒提過。然而溫明箏來到石碑前,伸出凍得有些發紅的手指撫上“穆政陽”三字的時候,瞳孔竟猛地一縮,接著,眼淚就掉了下來。
巨大的熟悉感與悲痛感似洶湧的潮水般襲上心頭。
她從不認識這位陽王。她到京城的時候,新帝已登基半年之久,陽王爺也已去世數月。她與他連一面之緣都沒有過。可望見他的陵墓,看到如此寥寥草草的碑文,她卻忽然好傷心,像心頭被誰開了一個大洞,理智、情感,全從這個洞裡嘩嘩地流走了。
長指撫過“陽王陵”的最後一筆,她彷彿被針刺了指尖,倏地收手回來。好像才發現什麼,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臉頰,指尖的水滴綻著瑩光——自己竟然哭了?
第58章 不是白橙而是橙白
瞭解鄭啟石愛拍手部的癖好,程梓月這個動作練了很久。只是一抹淚,卻一定會有手部特寫。如何才能不做作,既顫抖著指尖表示震驚,又不能太誇張太“瓊瑤”,她在模擬板塊學了不下十個女演員。
等真正到了鏡頭前,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已經像是條件反射一樣。她只需要把情緒醞釀好,注入到動作裡,看起來便是一氣呵成。
從她來到陽王陵前,到她緩步走近石碑,抬手拂過每一個飽經風霜的字,再到她的回憶猛然被刺痛,抬手拂面發現自己哭了,也算是個運動長鏡頭了。鏡頭先給遠景,慢慢拉近到程梓月的正臉,繼而轉換到她撫摸碑文的手,最後是拂淚。一個手部特寫後,鏡頭緩緩拉遠,回到遠景,男裝的伊人立於石碑前,不能出一點差錯。
哭戲便是這樣,錯了一點,又要來回補妝,重新醞釀情緒。
不過不管是溫明箏還是福公公,這一幕表現得相當好,一條就過了。
程梓月穿了男裝,在班房裡的侍衛面前,舉手投足間應是“京裡來的顧大人”。因而表情動作決不能還保留著弱質女流的那股細膩。她拿捏得很好,在鏡頭前始終微蹙劍眉,到最後流出眼淚的一瞬間,剛毅的表情也沒有變過。
只眉峰的微微跳動,與瞳孔的急劇收縮,加上手指的顫抖,將那對陌生人的奇異感覺,與那股憑空而來的悲切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旁的福公公臉上佈滿了皺紋,見了陽王陵墓如見先帝在世時的父慈子孝與諄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