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和視覺化作業系統,一時半會兒實現不了,需要給我們足夠的時間。不過可以先從農業AI技術上入手,一通百通,不管是應用在哪個領域,資料處理系統與視覺化作業系統的總架構是不會改變的,要變也只是修改一些單獨的資料模組,那都是小事。”
衛東征拍板道:“那行,你先把農業AI技術實現了,然後我就同水木大學和京華大學的校長談這個事兒,學生早點名晚點名、上課出勤等情況,都可以利用AI技術來監測到,有利於學風文明建設,還有新時代集團旗下的各種酒店,也可以利用AI技術來進行安全保障管理……書文,靠你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暫定兩更,如果第二更在下午六點前放出來,我會在晚上加一更。
第44章 喝醉後的短小更
顧玄芝同洛書文敲定了定製裝置的事情後就返回中原省省城了。
下窪農產品種植基地的旱稻已經收割完畢, 顧玄芝需要編寫出一本《精細化種植——以大豆種植為例》的姊妹篇來, 書名就叫——《精細化種植——以旱稻種植為例》, 一來是給新時代集團旗下農業公司一個交代,二來則是為天底下種植旱稻的老百姓指條種地的明路。
這一茬旱稻收完,顧玄芝距離完成土地爺的任務就沒多少了, 只要等種下去的冬小麥收割上來,土地爺佈置的這個任務絕對能完成,可河伯與山神安排的任務還毫無頭緒。
唯一讓顧玄芝欣慰的, 便是自己又是養魚又是養蝦養蟹,總算有了點成效——臉上那黃土色也漸漸褪了,她看著白了許多,面板也比之前通透了許多。
鑑於這樣的效果, 顧玄芝果斷增加了養魚養蝦養蟹的數量, 並且對那些蝦蝦蟹蟹也上心了很多。
同時,顧玄芝還同新時代購物中心打了一聲招呼,讓新時代購物中心繼續給她尋找那些高價格的魚。
新時代購物中心京城總部採購部的主任問,“顧女士,關於採購的魚種,您有什麼要求嗎?”
“沒啥要求, 只要能賣出大價格就行。”顧玄芝的要求簡單而純粹。
……
眨眼間, 冬去春來,春回大地。
高新技術研究院經過數月的技術攻關, 總算將AI農業技術研究了出來,下窪農產品種植基地也有幸成為國內第一個人工智慧農業種植基地。
下窪農產品種植基地進行工業改造升級的那幾天, 衛東征和洛書文都親自過來看了。
從裝置的安裝、除錯到完美執行,花費了一週的時間。
一週後,當三百六十度全覆蓋的影像採集裝置採集到第一縷資料並且利用幾毫秒的時間就將那些資料向量化,反饋到顯示屏上時,衛東征明顯地鬆了一口氣。
洛書文同顧玄芝介紹說,“AI技術雖然屬於智慧技術,但它依舊離不開人工的範疇,所以剛開始的時候,需要靠人力來採集辨認,將資料輸入進去,儘快豐富資料庫,資料庫越龐大,識別效果越準確。而且資料校正也是十分有用的,每一次校正,都能提升AI技術的準確程度,建議在使用初期多上點心,一旦發現資料分析錯誤的地方,立馬進行校正,差不多需要三四十次,便可以將成像分析系統磨合好。”
顧玄芝依照說明書上的介紹上手操作了一番,順手就將掃描到的那些資料全部處理了一遍,看著不斷更新修正的資料,她十分滿意。
得益於高新技術研究院提供的尖端技術支撐,AI技術的成像系統十分強大,植株的葉脈都可以清晰地統計出來,統計那些混跡在植株中間的害蟲更是輕而易舉。
讓顧玄芝驚訝的是,那AI技術的成像系統居然可以將一隻瓢蟲背上的‘星斑’都統計清楚,發現那隻瓢蟲背上的‘星斑’超過了七,便直接定性為‘害蟲’,距離那隻瓢蟲最近的軟管探頭直接噴出一團‘水霧’,那原本正緩慢爬行的瓢蟲很快便停了下來,紅外影象重新整理一次,表徵那隻瓢蟲生命體徵的小紅點便熄滅了。
顧玄芝看得目瞪口呆,連衛東征都驚訝在當場,他知道自己這個妹夫的科研能力很強,沒想到竟然如此之強!
顧玄芝靈機一動,問洛書文,“洛主任,你這個AI技術能用於二維平面上的植株生長情況監測,能用來監測三維空間內的動物嗎?比如說魚塘裡的魚,能不能也用這個AI技術監測魚的生長情況?”
洛書文思考了片刻,道:“可以是可以,用同樣的系統架構就可以,只不過需要進行原始資料庫的填充和分析結果的校正,你需要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