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不負諸位所望,終於婚了。
只不過這個婚結的好沒意思,我果然是感情戲的廢柴。
抱歉消失太久,寫文的感覺不比之前,請諸位海涵:)
☆、秋風塵染漫西州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地名較多,可參考地圖如下。
入秋之後,北方氣溫降得迅猛,過了八月十五,梧桐葉轉蒼黃,沿道柳枝蕭瑟,已頗有秋涼襲人的意味。八月二十一日,北帝御駕前往北陵營,漫天的明黃旗幟遮山映水,渾然一致地融入草木泛枯的伊闕叢嶺。
自鮮卑叛動、慕容氏北逃以來,裴倫獨掌北陵營,握雄兵扼據險要,守護都城,深得北帝信任。早前得知御駕親巡的訊息,裴倫提前數日整肅校場、備陳龍帷。等到北帝登上高臺時,山河間鼓號鳴作,呼喝震天。將士們甲冑鮮亮,秋陽下遍目粼光滾動,襲捲翻騰間猛如潮浪。眼前氣勢之捭闔雄壯,似乎能橫掃天地。司馬豫親政後還是首次近在咫尺地觀摩過沙場風浪,仰頭青雲,俯首烽煙,激得他氣血上湧、心志勃發,不免對正硝煙迷亂的北方戰場更有了幾分從容進退的把握。
北方戰場自七月中旬以來已入僵局,慕容虔早前雖順利收歸幽、冀大部,卻在接壤幷州、青州的魏郡、濟北、東平三郡遭遇守城將士的激烈抵抗,雖血戰拿下濟北、東平二郡,但魏郡守城將領卻是身經百戰的令狐淳,一面與圍城的慕容虔虛與委蛇,一面依仗幷州軍需的源源接應,任鮮卑軍攻城一月,竟難佔魏郡一寸土地。而早前統領幷州軍的謝澈被北帝拿下入獄後,新任的幷州軍將領為苻氏家僕出身的大將薊衡之,此人既對苻景略忠心不二,又善調兵遣將,由他領兵以來,以幷州太行山脈為障,正式切斷了慕容虔與鮮卑西軍的供給線。
而鮮卑西軍一月前繞走天水,據漢興、陳倉兩關,連克扶風、武功、咸陽諸鎮,渡過涇水,與拓拔軒會兵涇陽,正待兵指雍州,卻被及時回防的趙王司馬徽大軍拒在馮翊以西。司馬徽帳下擁雍、涼、梁三州府兵,兵甲百萬,戰將無數,其中不乏善戰守城之輩。且鮮卑軍一旦陷入中原城池爭奪戰中,並不復先前橫騁蒼原的肆意驍絕,更兼東征雍州的路上有渭水、濟水、洛水橫淌於前,雖雙方皆不善水戰,然鮮卑渡水攻戰難,北朝據水守城易,一時兵滯渭水兩岸,與司馬徽鏖戰一月,難以擺脫眼前困局。
北帝司馬豫也是自這個月始得喘息的機會,先前鮮卑軍縱馬涼、梁二州,幾乎日克一城,慕容虔又在東方幽、冀二州肆行無忌,戰敗的訊息累日傳來,壓得司馬豫連呼吸都艱難。一道道諭令下達下去,卻不見絲毫收效,即便司馬豫在群臣面前再勉力沉穩,孤寂無人時卻也忍不住質問自己:為何就逼迫得鮮卑逆反,進入如此的局面。
焚心之憂日噬一日,直到司馬徽困鮮卑於渭水的訊息傳來,司馬豫才放鬆了呼吸,尋到了一絲曙光。等這日看過北陵營的軍容,心中更生底氣。操練後裴倫自得嘉許,便是隨駕的丞相裴行因其弟的功勞,回宮一路也頻受褒讚。
御駕抵達宮廷,已是傍晚,司馬豫在紫辰殿換了身便袍,正與明妤用晚膳時,黎敬輕步入殿,稟報尚書令苻景略求見。
司馬豫皺眉道:“前線又有戰報?”
“不是,”黎敬解釋道,“苻子徵從東朝回來了,東朝使臣隨他一起入的洛都,此刻也等在前朝。”
“東朝使臣?”司馬豫繃緊的面容這才一鬆,與明妤交待數句,往前朝而去。
前朝文華殿內,苻景略叔侄正躬身等候。見到司馬豫,苻子徵跪叩而拜,司馬豫揮手讓他起身,笑道:“你為朕求回了糧草,即便我朝暫不缺,卻也斷了東朝聯手鮮卑的後顧之患,阻止了東朝援兵北上的機遇。子徵,你可是功臣。”
“臣不敢受功,只求不負陛下所託。”苻子徵站起身,頭雖微微垂著,司馬豫卻在滿殿的燈火下看清了他一反往常的陰鬱目色,不禁一怔。還未詳問,一旁黎敬道:“陛下,東朝使臣還等在殿外。”
“宣。”
沈伊入殿時並非一人,司馬豫看著他身旁跟隨的副使,雖是長袍翩然的男兒裝扮,然五官穠麗深刻,卻分明是個異域的年輕女子。司馬豫聲色不動,安然受二人禮拜,這才言道:“這一路多賴使臣看顧糧草,東朝援助之恩,朕不勝感激。”
“陛下言重,”沈伊施施然道,“東朝剛平戰亂,荊州正待重建,我朝陛下對北朝的求援現是有心無力,只能先遣微臣北送二十萬石糧草,以表達兩朝永世交好的情誼。”
這樣的託辭司馬豫自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