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2/4 頁)
定了樣式,說了尺寸,讓人做好送來程記,交貨時結算工錢。
聽說是程記老闆娘,裁縫鋪的連聲答應說給她趕工,過三五天就能做好,何嬌杏道了聲謝,她再出來婆婆也跟人聊的差不多了。
“媳婦兒你去扯布請人做了衣裳?”
“難得出來,順便就做了。”
“你們做就做,我就算了,我穿的多了去。”
“哪有嫌衣裳多的?真多了穿不過來就把舊的拆了當抹布使,一件衣裳還能穿個五年七年不成?”
黃氏瞪她一眼:“咋的你也跟老三學著鋪張浪費!”
何嬌杏就笑,說:“以前家裡窮,苦就苦點,如今寬裕了還摳這個?我聽程家興說娘早年就吃了許多苦頭,前半輩子過得很不容易,現在您兒子有點本事,還不抓緊享福?”
黃氏指著何嬌杏跟邊上人吐槽說你看看她。
邊上人恨不得跟黃氏絕交。
這帶媳婦出來是炫耀的吧?還能不是來炫耀的?
……
婆媳兩個又買了幾樣,回去的時候還給劉棗花送了塊豆腐,劉棗花問多少錢要給她拿,何嬌杏沒收,看她店門前排著好幾個讓她先忙,自己抱上閨女回去歇氣。
何嬌杏跟冬菇在歇氣,黃氏還閒不下,自己找了事做,邊做邊唸叨趕去木匠鋪的程家興。
程家興這會兒已經見著他兄弟程家旺,也說了縣令的交代,讓四天之內做好,到時候他來鎮上拉貨。突然新添一筆訂單,還要上等貨,是有點亂計劃。是衙門要的東西他不做還不行,程家旺只得往長遠了想,心道打出名氣對他是有好處,以後沒準還有其他機遇,這就答應下來。
第110章 0110
風扇在本縣推廣時; 有程家兄弟引導,本地人都知道這風扇的全名叫程氏手搖風扇。從衙門過一道,送去祿州府; 連帶風扇也改了名; 差役在答知府話時,給它冠上了長榮縣的招牌; 管它叫長榮風扇。
所以說; 這年頭聰明人也不少; 哪怕老實縣令也知道打響本地招牌向知府邀功。
有好東西就拿去孝敬官老爺是各地傳統,知府大人早幾天就收到一臺風扇,試用過之後就離不開它了。跟送孝敬來的商人打聽了風扇來歷以後,他正嫌棄長榮縣令沒眼力勁兒,心想這縣令當得不行; 有這樣方便好使的東西都不知道第一時間呈送; 這時就聽說,長榮縣衙來了人。
縣裡得了十臺風扇; 留下一半自用,送了五臺到祿州。
跑腿的差役看知府大人沒表現出稀奇; 心道恐怕是叫人搶了功; 又怕大人怪他們來得慢; 描補一番; 告訴大人這是衙門催促程家兄弟趕製出來的; 風扇在長榮縣賣得太好,本縣吃不下的都讓倒賣商人收去; 衙門反應稍稍慢些就沒現貨了……
聽了這樣一番解釋,又得到底下孝敬的五臺製作精良的手搖風扇,祿州知府才消了火氣,轉頭誇起他們。
“於海堂倒沒辜負本大人,將長榮縣治得不錯,前面那幾樣小打小鬧的就不說,這連風扇也造出來。風扇這東西,是要耗費些許人力搖動,卻能換來涼爽,天熱起來官員難以專心做事,書生難以專心求學,有了這風扇,要在伏天裡辦事就鬆快許多。”
知府親手擺弄一番,又問到程家兄弟:“這個造風扇的和前面賣字糖的一樣出自長榮縣,一樣姓程,可有關聯?”
“有關,自然有關。”
“你說說。”
“回大人話,您提到這兩樣東西就是一家人做出來的。程家原本是鄉下農戶,因著家裡媳婦手藝好,攢起家當搬進縣裡開起鋪子,做著吃食買賣。我們祿州府寒天溼冷暑天悶熱,熱起來還要上灶實在熬人,程家三兒子嫌日子難過,便想整個傢伙什,讓他媳婦兒不至於熱暈在灶臺上,他找到學木匠的兄弟,商量著造出風扇。”程家興的原話倒不是這樣,差役記不住他說那些,就照自己記得的說了說。
知府聽罷,點點頭:“因為天熱,他過不下去了,想求個涼快就造出風扇,照這說法,這個程老三當真是個人才。”
這年頭哪怕是縣城,都沒有後世的鎮子來得大,屁大個地方有任何新鮮事都能穿得人盡皆知,老程家的事衙門這些差役也聽過不少,看知府有興趣,又吹起來。
“大人英明!大人您久居府城興許不知,這個程老三在我們縣裡很是有名,他這年開春才來縣裡做買賣,到現在生意卻比哪家都好,賣的東西沒兩樣,食客還都非常喜歡……這人從鄉下來,大字不識,腦袋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