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3/4 頁)
柔白纖指,靈巧小心,他心裡希望換藥的時候長一些。
她耳邊垂下綠玉墜子,隨著她的動作晃盪,映綠了半邊臉,高珩目光跟隨綠玉墜子,心忽忽悠悠。
傅書言綁好紗布,說了聲,“好了。”說吧抬頭,高珩急忙收回目光,不自然地眼睛看向別處。
正月十五晚,傅家派人給傅書言送來幾盞孩兒燈,送燈的小廝道:“這是三太太和二太太送給奶孃的燈。”
民間習俗,送燈祝福得子。
正月十六,一早,知兒慫恿主子,“少夫人,今日女人家都出門走百病,一年就一次,少夫人也去走百病吧!”
入鄉隨俗,傅書言也想出門逛逛,“去告訴房中的人吃完晚膳跟我出去走百病。”房中的丫鬟一聽,樂得什麼似的,婦女今日都去走百病,就是藉著由頭出門逛逛看熱鬧。
王府晚膳開得早,丫鬟們都穿上最體面的新衣,跟主子出門,整個青州城天還沒黑,家家戶戶已燃燈,到處是三五成群的女人們,走城牆,過橋或者走郊外。
城牆根下穿紅著綠的富貴人家的太太小姐,也有平民百姓的女人,見橋就過,一直走過三橋,觀看花燈。
傅書言帶著丫鬟們走到善樂寺,有少婦用手摸寺廟大門的上的銅釘,正月十五十六習俗,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傅書言走過去,用手摸寺廟大門上的銅釘,一臉虔誠,釘與“丁”同音,“燈”與“丁”亦是諧音,取“添丁送子”吉祥之意。
高珩晚膳後,閒來無事,帶著小廝出王府看熱鬧,步行到善樂寺一帶,身邊貼身小廝手指著廟門,“二爺,那不是世子妃嗎?摸釘求子。”
高珩遠處站著看她,也沒過去,傅書言摸了半天,高珩看她的目光復雜,愧疚、無奈、憐惜。
傅書言帶著丫鬟們在善樂寺附近轉悠,看見街道兩旁攤位買吃食,大鍋裡撈著一碗碗湯圓,白生生的,圓胖胖,勾人食慾,晚膳時王府大廚房做各種各樣的湯圓,她看著沒有食慾,吃東西還是要講究意境和氛圍,她此刻想嚐嚐。
傅書言走到一個攤位,剛想叫一碗,聽見旁邊一個聲音,“掌櫃的,來兩碗湯圓。”
“二爺。”知兒叫了聲,高珩回頭看見她,叫了聲,“大嫂。”
隨即喚夥計,“再加一碗湯圓。”
兩個人對面坐下,傅書言專心地吃碗裡的湯圓,旁邊大鍋裡熱湯翻滾,裡面飄著白胖的湯圓,霧氣飄過來,高珩偶爾抬頭,透過朦朧的白霧,看她像孩子似的高興,吃得香甜,滿足。
高珩吃完一碗,側頭看見一箇中年男人手裡拿著提著一堆孩子燈叫賣,高珩招呼那個中年男人,走過去,拿出一塊銀子,“這些燈我全包了。”那個中年男人歡喜地一個勁地道謝。
傅書言吃完湯圓,看高珩手裡提著一串孩兒燈,取笑他,“小叔這麼大人還喜歡兒時的遊戲。”
高珩躊躇一下,把手裡提著的孩兒燈,遞給她,“我送大嫂的。”
傅書言接過花燈瞬間,白霧散去,高珩對上那一雙透亮的大眼睛,心重重地跳了一下,移開眼。
初春,榮親王大軍和先太子大軍開戰,戰事激烈,舉國各地紛紛揭竿而起,自立門戶,整個中原形成割據局面。
傅書言跟傅書錦正商量購進藥材的事,許伯站在地上,道;“現在藥材不好買,各自的地盤,招兵買馬,藥材是軍隊必須,虧少夫人英明,囤積一些,現進貨,一時不湊手。”
傅書言拿起一味草藥放在鼻下聞,“戰事更加艱難了,我看這樣打下去,猴年馬月戰爭結束,都想分一杯羹,現在河西節度使趙巢反了,襄陽太守高駿自立為王,如今天下大亂,要做長久的準備,藥材想辦法多儲備一些。”
不久,京城方面傳來訊息,初春,萬物復甦,軍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疫病,大批兵將病倒,疫病蔓延,軍隊戰鬥力減弱,雙方暫時罷戰。
先太子部有京城為依託,太醫院御醫送藥物控制疫情,榮親王部疫情比較重,榮親王軍隊撤出京師附近,退兵回山東境內,榮親王大軍撤回山東青州。
傅書言派丫鬟一趟趟去王府大門口張望,高璟今日便可回青州城。
“少夫人,少夫人,世子爺回來了,世子爺已經到王府門前。”春喜一路小跑報信。
傅書言疾走出垂花門,看見高璟大步朝她走來,身後跟著如縭,如縭一路小跑緊隨著世子爺。
小夫妻從上次分離,差不多二月沒見,分開時,氣候天寒地凍,現在已春風拂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