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第2/4 頁)
來。
曉娟和薛紅也勸了幾句,說爺爺別再內疚了。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不必再耿耿於懷,人死不能復生,活人就不要自己折磨自己了。
外公不為所動,拿起他的魚竿去怪魚湖釣魚去了。
程老爺子死去快一年了,外公在小空間和藍水星也生活了近三年,按道理有些事應該能放下了,但外公的倔強還是超過了天明想象。
老媽說,外婆現在過得很不好,頭髮全白了,經常去醫院看病,一個人在劉家嶺無依無靠,日子過的很苦。
“媽,既然這樣,事不宜遲,我現在劉家嶺就把外婆接我們家來。”
吃完早飯後,天明去後院車庫把車開了出來,去了趟劉家嶺。
薛紅則也拿起手機,給丈夫程方文打了個電話。
1月23號。
程方文正在農業技術局下屬的無土栽培所上班。
他是老專家了,三十多年工作經驗,享受國家二級專家補貼,在整個栽培所裡,這個級別的專家,除了孔所長,就是程方文一個了。
孔所長今年78歲,按道理早就過了退休的年齡了,但農業這一行,愛上它的人,幹一輩子都不想退休,從種子萌發到成熟結果,每一個階段都充滿期待,雖然它們每年都會重複一個又一個輪迴,但種田的快樂,遠遠比坐在家裡啥事不幹要幸福的多。
程方文今年53,是香縣農業技術局的局長,級別比孔所長高很多,但程方文非常敬重孔所長,尊其為師長。
一個原因孔所長是德高望重的老專家、是曾經和父親關係非常好的同事;另一方面,他年紀輕輕就能當上農業技術局局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孔所長極力推薦的緣故。
這年頭官不好當,程方文是技術員出身,戴著眼鏡斯斯文文,自然擺不出官架子,田間地頭經常能看到他的忙碌影子,絕大多數人都看不出來他是一位農業技術局局長,一名正處級官員。
孔所長拿著一枚發黑的種子道:“種不出來,加上這一粒,已經有三粒種子爛了。”
程方文搖了搖頭:“這根本不是地球植物的種子,能種出來才是奇怪。”
國家某部門把幾粒神秘植物種子交給無土栽培所後,專家們研究了一個多月,最後有了幾個震驚發現:種子胚芽細胞的dna為特殊的三鏈結構,種子中還含有幾種地球沒有的特殊元素,從而得出結論,這絕不是屬於地球的植物種子!
全國多家農業研究所研究機構,每個機構都分到了三五粒的神秘種子,無一例外的,都以種植失敗告終,種子連芽都發不了。
種子發不了芽,國家某部門似乎早有預料,但還是有些不甘的發出了一條指示:如果那個研究所能把種子種出來,國家將給予重獎。
程方文管理的這個無土栽培所,從國內農業技術發展水平上看,算是技術水準較高的,自然也成了神秘種子的研究單位之一。
“小程,還剩下的那兩粒種子,我們要不要再試試?”孔所長問。
“試。當然要試,國家把種子給了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多試試,他們手裡肯定還留了不少存貨,我們再試試另兩種栽培法。”
手機響了。
程方文給孔所長道了個歉,去外面接了個電話。
是妻子薛紅打過來的,說快過年了,叫他回鄉下看看孫子孫女,他兩個多月沒來鄉下了。
薛紅有些抱怨道:“老程啊,你那個官還是別當了。早點退休來鄉下陪我們算了,我們家又不缺你那點工資錢。”
程方文苦笑,薛紅已經多次跟他說過這個事了,他原本的打算是幹到60歲再退休,但省農業局好像有提拔自己的意思,明天就有很大機會升任省農業局副局長,這可是個不小的提升。
而且,h國內憂外患,農業問題是個生死攸關的大問題。14億人每年至少要消耗7億噸糧食才能保證基本需求,但h國的土地只能長出6億噸糧食,缺口每年都在1億噸以上。
最近,米國在惡意收購h國從泰國、巴西、阿根廷、烏克蘭等國訂購的糧食。有多少收多少,這完全是一種惡性搶購。
而國際糧價一直是h國國內糧價的三倍米國這一行動,又讓國際糧價上漲了50%。
現在的國際糧價,已經超過了10000元/噸。
也就是說。現在的國際糧價,比石油還要貴一倍。
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米國正在大肆收購糧食。h國出多少錢,他們就在h國的基礎上加價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