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4/4 頁)
達成工業母機的合作,今天一下又丟擲這麼大的手筆,核動力航母、核動力軍艦、核動力發動機,這些東西國家也想搞啊,不過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拿核動力航母來說,去年剛下水的18號航母東離號,採用的就是核動力,但僅僅是在動力方面實現了核動力而已,像電磁炮、鐳射炮這類的東西,國家都研製出了一些樣品和實驗室成果,真要安裝上艦,投入作戰使用,這需要一個轉化的過程。
畢竟,實驗室中研究出來的東西,轉化為實用裝備,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做到的。
譚委員當即表示道:“小緒,國家為你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援沒有問題,不過這研究成果”
“技術共享是吧,放心,少不了國家一份。”
天明也想開了,在藍水星產生的各類科研成果,自己手裡留一份,再給國家一份,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整個藍水星位面都是他的,只要國家不把這些先進軍事技術帶到那邊,成為威脅他的存在,那就沒有擔憂的必要。
反正,科學家可以去藍水星,而屬於國家掌控的軍事力量,只要不出現在藍水星那邊,就算國家能造出星際戰艦,它還能打破空間壁壘不成?
從這點上,天明是處於絕對安全的一方。
談判進展順利,國家願意提供各種人才技術支援,這大概又要召集5000…10000名的專家過來,所以天明必須在藍水星做好接納這些人的準備。
這麼多人,加上藍水星原有的11000人,以及上次商定要招募的5000人,最終在藍水星駐守的地球人,至少要突破兩萬大關這都比得上這座大型的地下基地了。
如何安置這些人,則是一個大麻煩。
造一艘艘的科研船。每艘船上住個2;3000人,那得要造6;7艘新船出來,麻煩。
回到藍水星後,天明想了一個好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造一座海上城市。
這座城市大概有1平方公里大小、高30餘米、澡盆形,內部封閉式,多層式建築,能源系統為一座功率500兆瓦級的核電站,動力系統為多臺電推噴水系統,最高航速能達到15節左右。
海上城市的排水量。大約為300…50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