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2/4 頁)
是從虛無中誕生的,從無到有,這種前提是什麼?
空間,空間是誕生這一切的前提。
所以,天明的空間論就此出爐了:
——空間,其實就是一種物質
空間的維度越高,這種物質的密度越大;空間的維度越低,這種物質的密度越小。
四維空間不斷衰變。變成三維空間後,空間這種物質就被“稀釋”了,於是,就產生了“距離”。
這非常好解釋。就像一卷廁紙一樣,拿在手裡沒多大,但展開後,可以鋪開成很大的面積。這個面積,可以說是“體積”稀釋而成的,但空間的物質總量不變。
但三維空間本來就是立體空間。它是如何稀釋出來的呢?
這可以用肥皂泡理論來解釋:四維空間其實是肥皂水,當“吹”了它一口之後,四維空間變成三維空間的同時,空間泡沫產生了——一個三維空間的肥皂泡。
這個時候,空間之門的傳送原理就能解釋了:
——當空間之門啟動時,產生了一束波,這種波的強度到達一定程度時,將擊碎“空間泡沫”,產生了一個四維的空間通道,在這個通道內,只要走100米,相當於外界已經走完了1000米,距離縮短了90%。
空間被擊穿了,距離自然也被擊穿了。
——這徹底推翻了天明之前的理論,他還以為四維是一個比三維空間更大、更廣闊的空間,實際上四維空間可能比三維空間還小因為它的空間密度更大、尺寸更小這是從“距離”這個角度上看的,如果從“空間物質論”的角度上說,四維空間還是遠遠比三維空間大的。
既然想明白了這一層,空間論也形成了,那就開始製造空間之門吧。
在此之前,天明先飛到藍水星,把那顆傳送水晶拿了過來,做對照研究。
通道符文,空間之門最核心結構。
天明將這個符文取了出來,放入異能空間,開始觀察其內部結構。
法則之魚賦予了天明強大的空間解析能力,暴漲的神識度,也讓他能“看”到符文內部的細微結構。
他看到:
四維通道符文,其實是由無數億個特殊的三維通道符文組成的,圍成了一個半封閉特殊結構,內部還包裹著一個微小的四維空間——別看這個四維空間很小,但卻是搭建空間通道的重要材料,這種材料如果不夠,兩扇空間之門距離又隔得很遠的話,不管輸出多大的神識度,也無法擊穿空間泡沫,構成空間通道。
也就是說,空間之門的傳送,是有距離限制的。
三維通道符文非常好找,天明所處的這個位面就有,而且還挺多,小空間中的含量更高。
僅僅用了三天,天明就收集到了足夠數量的三維通道符文——具體數目天明數不清數,至少是用億億作為單位的。
他也對照著四維通道符文的樣子,將三對四維通道符文製造了出來。
僅僅是把符文製造了出來還不夠,他還沒有把四維空間製造出來就像先把發動機造出來了,沒有汽油,那也發動不了。
四維空間是怎麼製造的呢?
天明又仔細研究了一下四維通道符文裡的四維空間。
他想道:“既然三維空間是四維空間衰敗而成的,如果對三維空間不斷進行壓縮,那不就能製造出四維空間了麼?”
空間又該如何壓縮?
空間是虛無的,壓縮之後還是虛無,你怎麼確定這片虛無是三維還是四維的?
這難不到天明,既然他都知道四維通道符文內部有個空間是四維空間,那他自然知道四維空間的特性。
這個特性,就是小。
只要不斷對三維空間進行壓縮就行了。
操作方式是:他先把那個符文內的四維空間拿了出來,作為原點,開始催動神識,將三維空間壓縮到四維空間中。
這個過程說不清道不明,玄之又玄,但是隻要進入了天明的異能空間,就能發現,中央一個點正在向內坍塌,空間坍塌的速度非常快,而中間那個點,卻沒多少變化。
天明的異能空間現在有1億立方米大,壓縮三維空間的速度大概為100萬立方米/秒,為了完成這個工作,他來到了外太空,在外太空中,抽取著三維空間。
七天過後,天明回到了小空間。
他苦笑著道:“七天,至少壓縮了3000立方千米的三維空間,卻只得到了一粒不到黃豆大的四維空間,神識度數十次消耗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