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4/4 頁)
這時,天明才有時間和心情,欣賞外面的宇宙風光。
巨大的橘紅色恆星,像太陽那麼大,但更年輕、更亮,發出著耀眼的光芒。腳下,如地球一般大小行星,天明第一次看到了它的全貌。
月球般坑坑窪窪的表面,紅色的高大山峰,幾條巨大的裂縫,彷彿地殼被切開般深不見底。上方一座高2萬米的崖壁,更是投下了讓人窒息的陰影。將飛船升的更高,天明在離行星表面的5萬米高空處,俯視著這顆行星。
荒蕪,蒼涼,金黃髮亮。就像一張塗上了一層紅油、烤的焦黃的蔥油餅,攤開延展。
蔥油餅上,高山深壑點綴其中,在遍佈大地的裂縫中,偶爾有岩漿河流流淌。天明幾乎可以斷定,這顆星球不會有任何複雜生命存在,除了不知道被隔絕了多少年的小空間。
嘗試著圍繞這顆行星飛一圈,但天明不知道自己的神識度夠不夠用。況且,自己對這顆星球的地形還不是很熟悉,生怕飛遠了,回來的時候找不到小空間了,那豈不是自尋死路?
為此,費了兩天時間,天明拿著上次買的那臺2400萬畫素的尼康d8200相機,在小空間半徑200公里的範圍內,駕駛著飛船飛了好幾圈,拍攝了上千張高畫質照片,存入了筆記本中。
如果熟悉了小空間附近的地形,加上這些照片對照,即便飛遠了,天明也能很快找到小空間了。
另外,為了建立一個完整的參考系,天明還將飛船升到了小空間上方100公里的高空,拍了一組高畫質中心位置圖,再用一款地圖軟體做了個位置模型:以一張全貌地圖為核心,將低空拍攝的千餘張高畫質照片,放在一個個位置格中,用紅點標註。當自己從藍色星球回來時,只需在小空間附近拍張圖片,放入位置模型進行相似度對比,就能很快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了。
天明的時間有限,相機的畫素還不是太高,位置模型只做了小空間附近200公里範圍內的標註,更遠的全貌模型還只在規劃中。
其實,位置模型也不用做的太細緻,小空間附近那條高達2萬米的斷崖峭壁,即便在上千公里的高空往下看,也特別顯眼。2萬米高的突兀斷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