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現在人都死光了,連個替罪的人都沒有了,這下倒好,倒黴的人只有朝廷中的人了,糧草的撥付就只有兵部的責任了。
那兵部的人就不幹了,兵部給事中吳義文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此次兵變乃孫元化的錯誤,與朝廷無關。”吏部給事中熊開元也彈劾孫元化“冒餉”,禮部尚書黃汝良亦質稱皮島自毛文龍開鎮以來,“十餘年間曾得其半矢之用否”,是“徒以有限之財,填無窮之壑”,且如黃龍的冒餉跋扈,早已成例行故事,故建議將孫元化抄家滅族,而將皮島,登萊撫鎮盡行罷撤。一時間皇極殿內眾說紛紜,如同菜市場一樣吵鬧不停。
崇禎皇帝眉頭緊皺,旁邊的太監高起潛連忙用他的那尖細的嗓音大聲喊著“肅靜,肅靜。”
“周延儒,你是怎麼看的?”崇禎和顏悅色的問道。周延儒,東閣大學士,字玉繩,號挹齋,宜興宜城鎮人。從小就是個神童,有名文。癸丑科連中會元、狀元。周延儒機智敏慧,善於察顏觀色,曾深得崇禎帝器重與信任,崇禎二年十二月,皇帝命入內閣為首輔。崇禎六年六月,周延儒被溫體仁逐出京城,溫體仁把持了內閣,民間有民謠說“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內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崇禎十年,溫體仁被罷免。周延儒復入閣。
雖然周延儒這個人得志便猖狂,與徐光啟卻是好友,對孫元化這樣的晚輩也是欣賞不已。當下出班道:“陛下,雖然這次叛亂與孫元化有著很大的責任,但叛亂的賊子被他所剿滅,更何況數年來,為朝廷立下了不少的功勞,為朝廷鑄造大炮,支援遼東前線,功勳卓著,最起碼功過相抵,最後他已經為國捐軀了,人不能與一個死人計較。臣以為此事還是不要追究了,朝廷要做的是迅速的為登州委派官吏為好,儘早穩定登州局勢為重,遼東仍然需要登萊的支援。”
“陛下。”黃汝良聞言連忙出班奏道。
“陛下,李無庸在殿外候旨。”高起潛出聲道。
黃汝良狠狠的盯了一眼周延儒,作為禮部尚書,他出言不但是為了推卸責任,不想當什麼替死鬼,更重要的是盯著內閣的位置,孫元化一旦出了問題,那作為他的老師徐光啟也將黯然下臺,這樣作為二品的他,就有可能進入內閣,成為從一品的大員。
“傳李無庸。”崇禎朗聲道。
“宣李無庸覲見陛下。”
“宣李無庸上殿。”
“宣。”紫禁城內響起了陣陣回聲。
''
(全本小說網 )
第十七回 恐怖的明朝
劍眉星目,面容剛毅,一襲白衫顯的英姿不凡,皇極殿內眾大臣不由的暗贊劉謙好眼光。wWw。。
“草民李無庸奉旨覲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大殿之上響起了李無庸那中正平和的聲音,聲音入耳,讓人從心裡感覺到一絲文雅。
“你是誠意伯的女婿,現在誠意伯僅有一女,百年之後,這誠意伯的位置也是你的,你就不用稱草民了,稱臣吧!草民也是上不了這皇極殿的,你先起來回話!”崇禎皇帝好不容易說話中有一絲讚許。
“微臣遵旨!”
“李無庸,你出生何地?家中尚有何人?”崇禎皇帝問道。
“回陛下的話,臣並非中土人士,乃是永樂年間,隨三寶大人出使西洋所留的一支。去年方回中土,蒙誠意伯看重,以女相許。”李無庸恭敬的回道。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讚許道:“原來是從西洋回到我大明,如此不忘朝廷之人,乃真忠義之士也。那如今的南洋情景如何?朕好象記得他們許久沒有向朝廷進貢了。”
李無庸心中暗自鄙視,江河日下,天下大亂,還有多少番邦前來進貢的,但儘管如此,還是跪倒在地,大哭道:“請陛下為西洋的漢人做主。”
崇禎皇帝見狀,心裡一驚,他原來是準備詢問李無庸的底細,畢竟勳臣之後不能是個來歷不名的傢伙,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出乎他的意外,當下威嚴的說道:“李無庸,你先起來回話。”
“謝陛下。”李無庸用手袖輕輕的擦去眼角的眼淚,恭身道:“陛下,臣與西洋大明子民盼王師久矣!自三寶公遠下西洋以有數百年之久,數百年來,我漢家子民在西洋個島生根發芽,開枝散葉,已經zhan有西洋居民的十之有七,然而數十年以來,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先後在我西洋諸島,以槍炮統治我我皇子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臣懇請陛下遣王師收復失地,解民於倒懸。”言辭之懇切,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