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畢竟眼下這位知縣大人頗為性急,若是聽聞有人要在其管轄之內建辦荒山,還是為開闢茶園之用,定是欣喜非常。”
“只是礙於錢財不足,卻可能耽誤上幾年,方能全部劃歸了其名下。聽後最為上火的,想必就屬咱們這位知縣大人咯!任內荒山得以有效治理,另有茶園逐步建設中,便可是其功績一項。兩者相較之下毋容置疑,定是極力促成才對!”又朝這旁的梁掌櫃,比三根指頭朗聲笑道:“此等三方得益之事,又豈有就此擱淺之理!”
“三方得益?”暗暗掰了掰指頭,好似最終因此樁得益之人,遠不止這位口中的三方而已。單是自家與盧二爺算來已有兩家,另有對面他自己也是一方,外加那位一心年終的考績的新任知縣。
正待這旁梁掌櫃的暗自盤算之際,就聽得對面的沈書辦,又是朗笑連連道:“你我只是陪襯罷了。真正得益之人因該是他們三方才對!”
☆、第六十二章地契到手(上)
看了一眼對面這位滿是疑問的雜貨鋪掌櫃,暗暗搖頭,含笑解惑道:“第一怎會旁落,自然是朝廷因此得益。荒廢無用的山地換來可入庫的銀兩,經由茶農幾年的經營之後,還另可收穫茶葉以供朝廷易取戰馬若干,豈不是朝廷得益最多!”
這旁的梁掌櫃也已從剛才的疑惑中,恍然醒悟過來,頻頻頷首認同不已:“沈官人所言極是,自當萬事皆以朝廷為重!”
此句接下後,再觀那旁的沈書辦已是欣然頷首,繼續言道:“至於縣衙這位大人與淥水山莊的主人,亦不過是各盡本分,遠論不上因此樁便可獲益匪淺一說的。”
那旁是一本正勁,絲毫不帶半點遲疑的張口便來,而這邊隨聲附和,頻頻點頭的亦是一臉的誠懇。宛若兩個默契十足的舊友,當面閒談著普通家常一般,想來此刻就算身在酒肆、茶坊之中,也斷然不會被外人瞧出分毫的破綻來。
就在這兩人商定之時,另一頭盧家的藺管事也不曾歇下,正欲趕去隔壁鎮上的牙行,打聽可有合適的茶園人手。想著一旦沈書辦將此樁說妥後,縣衙的那位定是催促著,自家快些拿了銀子換地契才是。
此刻不先著手茶農這樁,恐會耽誤來年春季的栽種事宜。栽種之前的山地清理一事,也是刻不容緩,再加之那位性急的知縣,定會力勸自己將這三座山頭一併拿下。就此而言,尋來合適的茶農也需同時進行才是。
特意遣了藺管事往他處去尋,也是怕四合鎮上的牙行之人,生出好奇之心來,便不敢再將此樁交到他們手中了。短短半載時日裡,便接二連三的尋人手來家,哪能不引得旁人側目的?總之,萬事小心方為上策,如今再往幾家佃戶的家鄉添人手,也有著同樣的顧慮,因此還是另闢蹊徑的好。
這兩樁自有合宜之人,正在分頭辦理,至於茶園規劃此等要緊之事,自然是由二爺領著半個懂行之人的向豐年,向管事在書房之中忙活著此事。
雖說如今本地栽種茶樹的農人,實在不多。但就自家山頭上那片荒廢的茶園來看,想必當年的情景也算是頗為壯觀。若非如此,園子的主人又怎會這般興師動眾,在滿山上種遍了,這可用以儲存水土的特有樹種。
這俗名水冬瓜的樹種,惟有南方梯田之鄉最是常見,但本地卻是鮮有培植,便可見當初的那家也是費了不少心思,用以自家茶園大建設之上。倒是使得此番開闢茶園,便利了許多,只需按需排布一新得以物盡其用!
且不提與胡老爹同村的那父子三人,也算是家傳的炒茶手藝,雖不必常年專司此事的老把式,卻比起一般的人家而言,高出一籌不止!
這種種跡象,便足以可證,當年本地確實出現過,規模不小的茶莊所在。只是為何離此不過三十里地的四合鎮上,無人知曉卻是不得而知;又是在何時被原先的主人,就此荒廢了下來,更是無從問起。
就連這戶有炒茶手藝的農家,也只在隱隱約約間提到一絲,與此有關的模糊記憶。只怕也惟有他家數年前入土的老爹,才能將事情的始末講述清楚吧?
暫且劈開這一不解之迷,將心思用在重新規劃一事之上,卻是越往後仔細思量,越發覺當日那原先的主人家很是費了一番細思量!
不但有這等合宜的保水之法,另還讓前來幫忙清理舊茶園的佃戶們,在山勢的另一頭尋到了一處曾經的引水渠。當眾人合力將覆在其上的一塊,被人刻意擺放在此的石板移開後,其原貌便已清晰可辨了。
“瞧這般的架勢,一定是原先那家臨行前特意蓋上的。”
“可是究竟為了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