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還說不貪那季衣裳,要不是我硬拉著,只怕如今被嚇出病來的就是你了。”
兩人還欲再說道些什麼,卻聽得外院的管事媽媽,已高喊著讓人尋了馬廄的老餘頭,趕緊備妥了車馬往別院將眾人都接了回城來。
聽得此言,已是躲入牆後的兩人,忙是對視了一眼,在對方眼中更是瞧得清楚,皆是透著‘驚恐’兩字!
這等壞訊息傳得飛快,才不過兩日功夫,已是鬧得滿城風雨、盡人皆知的地步!就此看來,若要等其平復下去,許是得有段時日了。
☆、第三十九章妥善安排
此事對於還丁憂在家的盧府老爺而言,卻並非全是壞事。至少前段日子一直將其視為眼中釘的,那位袁知府在輾轉得知此事後,不禁是連連點頭。知情之人一看便知,定是因此也將心頭那口積蓄多年的怨氣解了大半,乃至於盧老爺年後復職時,也不曾插手阻撓一二。
只是眼下,盧府眾人卻是憂心不已。擔憂那傳說迷惑人心的妖媚之物,會否也隨著別院之人一併回到這府城之中,甚為害怕已被沾染上妖孽之氣的那幾人,是否會因此給府裡眾人帶來不利?
有此作想後,自然更是忙碌非常。一時間,暗中偷偷出府,燒香拜佛的有之;尋了門道求取護身符咒的也是不少;更有那深信不疑的已是備下了重金,悄悄使了心腹之人,前去安排了高僧做場法事,才敢安下心來。
不用多問,那聽聞了訊息後,已是連著好幾夜都未能安穩就寢之人,便是先親往家廟勸說了陸姨娘,後又利誘丫鬟小向同去伺疾的大房奶奶魏氏了。
原只想給二房那兩位養病之人,添堵添亂,最好使得病上加氣直接轉惡幾分,索性拖到老爺復職後,才是正經。如此一來,此番隨行上京之人,便就唯獨只有他大房一脈了。
別看眼下自家相公只有一秀才的功名,好歹當年也曾拜過名士為師的!雖在前次科場時失利,但也並非那等,只曉得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可比肩一二。
無論那二房搶先一步得中舉人,到底還是不及這嫡的長子,家業自古理當他們大房承襲往下的。所以,只要設計將那房長久留在這毅州城中,便可安心準備赴京之事了。
如此一來,自家相公既有名士可訪;又得結交同窗新友;外加還有老爺的同僚也得拜會一二,便能順理成章為今後的仕途一樁,更添一筆濃墨重彩。
還記得,當日孃家父兄與自己談及此事之際,在場眾人皆是一派欣喜之色,顯露無遺。
想到自家爹爹,為何不惜重金也要捐官來做,便已不言而喻。裝點門面固然是重中之重,但這世道畢竟還是官家為貴。無論魏家有多少金銀在庫,到底不及官宦之家的門第高貴!
當年二叔之所以能順利得中,想必與京城的名師指點,也是有著莫大的關聯吧。府裡眾人皆以為,被老爺帶著上京赴任的二爺,不過是為求名醫看診,才不得不一同前往。
但在這位大房奶奶眼中,卻是另有深意,只怕正是想著這位,往後必將要分府單過的,才給與更多的機會,使其能在仕途上走的更為順利,若是不然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就在這邊盧府眾人分頭忙碌之際,另一邊的別院之中,也再沒停息過。繼當日收到府城傳回的訊息後,就由快馬送信而至的把式老餘頭先行,將那一行才剛到不及十日的三人,再度穩妥的一路緩行送往府城方向。
未免旁人猜度,為何不按常理率先將兩位主子送返。還不得不在幾人的湯藥中,略將其中一味加重三分用量,雖不至於使得其病情更為惡化,但也保管讓這三人先行回府一樁,變得更為有理有據。再則也定是叫那等平庸的大夫,瞧不出絲毫紕漏來,盧二爺才將方子細讀了不下十餘遍後,才尋了已身在別院外的丫鬟蘇葉,辦妥了此樁。
“眼看著那邊糧倉,不待多日便能完工了,左右算了又算,只怕咱們已是無緣先睹為快了。”由半山的小院轉出,不禁轉而朝自家新添的百畝良田方向,望向過去。
聽得妻子一句感嘆,這旁正順手掩上院門的盧臨淵,也是無奈非常的頷首接道:“確實頗為遺憾,畢竟往後那片良田所在,若是看顧得當的話,必定也是一處不錯的進項來源。”
轉而又在其耳旁,低語道:“畢竟這世道,還需得稍稍儲藏些糧食方能安心過活!”
“你說的對。雖說朝廷也會有意抑制米價漲的過猛,但到底還有眾多不可定因素在,咱們略加多留出一份心思來,也不為過。”順勢頷首,又是依依不捨的回望了一眼,這半山處的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