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那人更是忙不迭接著,顯擺起來:“而且就小的剛才瞧見的樣子,他們帶行李包裹也不多,指不定後面還頭還有車馬跟著的。”
“只這一車,哪裡還有旁的人隨後跟來。”一時嘴快無意間漏出半句,忙是佯裝吃茶斷在此處。那旁本是好奇欲問一句,也是賠笑著告辭一聲,連忙退了出去。
走到院外仍是忍不住怪道,不自覺又回頭看了一眼,才搖了搖頭轉向前面店面中去,接著象往常一般,邊守著鋪子邊整理貨物。卻不知,他前腳剛去往前面店鋪中,後院的店主東家便已整頓了衣衫,由後巷出來直接去了鎮上的車馬行。
然而此間發生的一切,對於正忙著整理行囊的夫妻兩人而言,卻是始終未曾察覺。剛才以廚活為由,打發了丫鬟去外面忙碌,而另一頭也同樣牽著馬匹,在後面小溪邊洗刷的老把式,一時半會兒也不得全都忙活完。
兩人才有機會將剛才的話題,繼續下去:“你說販運貨物之事究竟是怎麼個想法?本錢銀子又要怎麼籌措?”
“沒有大筆的本錢,咱們就從小生意做起。單是咱們兩個怕是不成的,不說別的就是各地的道路情況,又該怎麼走才最省時,卻是兩眼一摸黑,完全沒有方向。”
說著一指外院的方向,提醒道:“若是得了老餘頭的幫忙,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他原本就是趕車各地往返,無論是四處的路況、還是當地的特有出產,更要緊是各地的風土人情也一準是門清的。所以有這麼一個人在旁邊,幫忙我們理順各種有用的訊息,才能及早的將手中的散碎銀子,換作大錠子!”
“有道理!無論買賣哪種貨物,資訊暢通才是最首要的。有了這項的保證,才好及時調整方向,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聽他也是同樣心思,二奶奶葉氏不免含笑附和道:“原本我還沒打算這麼早就湊本錢,把生意做起來。但眼下藉著這次養病出府,倒是機會難得,又不是在鎮子裡住,反倒避過了人多眼雜的壞處,往後進出貨物也方便得多。”
點頭‘嗯’了一聲後,那邊盧臨淵有些猶豫道:“那小丫鬟還好說,畢竟短時間內不會再往府城去,但是老餘頭不是還得往返盧府辦差嗎?又怎麼敢肯定他不往外頭說?”
“所以,先前幾次才不好叫他知曉,也不用明著說,萬事還得咱們親自出馬才好。等與各地商戶說定後,再尋了他來講明其中關鍵所在,或是另許一份月錢與他,又或者索性讓他家中孩兒幫村此樁,也是不錯。”
“這法子我看成,府里老爺如今已是丁憂回來二年了,眼下除了他老夫妻倆還各自忙著差事,家中幾個孩子也都還沒著落。要是能許份相當的差事與他家,想必就能動心思的。”
兩人達成共識,二奶奶也是點了點頭,忙又補了一句來:“來時聽說那鎮上便有一處車馬行,就已能證明平日裡必定是有不少商賈往來此地經營貿易的,所以本地定是貨源充足。只要我們能找出,各地短缺的貨物都有哪些,便能把買賣做成!”
那旁盧臨淵是邊聽邊不住點頭,最後更是朝著身邊的二奶奶挑起了大拇哥,以示萬分贊同此理。
“另外一樁嘛。”就見這邊二奶奶起身兩步,順手推開朝向院中的軒窗,正色道:“這宅子說好聽點是個兩進的樣式,其實不過就比普通四合院大上三分的獨門大院罷了!遠遠不如咱們之前住的盧府那般究竟,進出內院是正兒八經的垂花門。”
方才進來時,只覺得破舊的很,倒是沒仔細注意過其它。這會兒經她一句提醒,盧臨淵也不禁連連點頭:“確實只有一道矮牆隔開兩邊,隨便墊上兩塊磚,就能從外面伸過頭來,把院子的情形看個遍。”
“雖說這裡本就偏僻,平日裡也沒外人走動,可到底每年祭祖時還有內宅婦人要在此留宿的。而現在看來,就算這所謂的二進院,也不過只有三間尚算齊整的正房,並一旁的兩小間廂房而已。能住下主人一家已經算是不錯了,另外那些隨行伺候的家人,又要往哪裡安置才好?”說著便意有所指地朝二門方向瞥了一眼。
仍見身旁略顯不解的盧臨淵,隨之話鋒一轉道:“外院裡不過就安置車馬的簡易棚子,以及廚房一間罷了,根本住不得人,所以往年來祭祖的時候,想必定是不能全家齊聚在此。或許分出幾人,留在咱們午間經過的那個四合鎮上,也有可能讓下人們借宿在鄰居院中。”
聽到這裡,身邊的二爺顯然是明白了過來,不覺已是點了點頭介面言道:“你的意思是,剛才那片殘留的遺蹟,早前必定與我們這個院子的看守人,有些聯絡。”
“說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