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3/4 頁)
當天,田夫人就熱情洋溢的表示也想參與進來,林小寧含笑同意了。她也是夫人,說起來還是第一個正式的官夫人。到底付冠月有身孕不能參與執行。
於是,千金鋪裡接待申報看病的窮人有三個夫人,一是縣令夫人,二是馬大總管的夫人趙氏,三是小方師傅的夫人(方老的大兒子現在不叫小方師傅了,叫方大人。小方師傅的名頭給了弟弟)。
三位夫人與千金鋪的女掌櫃李嬸,那個曾經因為長得醜沒人要的李嬸打得火熱。
李嬸現在臉上已越發富相,她把千金鋪管理得很是妥當,也早早添了兩個女夥計。在專門賣女性棉巾與各種軟枕的鋪子裡,女掌櫃與女夥計一點也不出格,反倒極為體貼。
李嬸從流民到穩當當的掌櫃,算是鹹魚翻身,但她在期間付出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那時千金鋪只她一人,後來又來了付奶奶,付奶奶還好,至少以前是開過雜貨鋪的。而她一個成年的婦人只因懂得簡單加減,讓林小寧急訓了一陣子就來管鋪子,學著做這樣大的帳目,又不能出錯,她卻硬是撐下來了,還做得有聲有色。千金鋪裡的生意穩步增長,帳目清楚瞭然。
她的兒子在大戶人的莊子上,因了她的關係,很是得莊頭的關照。每旬都會來千金鋪一次,母子倆說說話,吃上一頓,住上一夜。
現在李嬸樂觀健談,大家忙時自忙自的,閒時就東家長西家短的聊著,很是滋潤滿足。
既然醫堂這事開了頭,那林小寧往返清水縣與桃村也不是長久之計。
李嬸獻計,兒子莊上鄰近的村裡有一個遊醫,醫術卻是不錯。只是村裡人生病的到底少,就是有個什麼頭痛腦熱的,治下來也給不了兩個銅板。那郎中家中有幾畝薄田,農閒時就會來縣城走街竄巷的搖鈴瞧病,辛苦一天也就接上一個兩個病人,收三兩個銅板。所以那遊醫仍是以種田為主,日子過得並不好,倒不如請來做醫堂的大夫,給些月錢。
倒是個不錯的主意,醫堂開起來也就初時看病的人多些,後面肯定就少了,一個大夫能搞定。清水縣富裕,貧困人家相對少些,小毛小病的,也不用自己出面,不然光是跑縣城就得活活累死。若是有重病治不了的再看,如果自己不在,就可動用醫堂的基金,去名大夫那兒看。
這樣,大夫也請到了。那遊醫聽得這樣天下掉下餡餅的事,一時竟懵了。他一個種田的,從小跟爺爺習得不錯的醫術,但說到底是個種田的農夫。現在不僅僅有月錢可得,還是為和自己一樣的貧苦人家看病,心裡直道是爺爺在天庇佑。
ps:推薦“莞爾wr”的《御夫記》,穿成農家小孤女,親戚極品,名聲嚇人,看我踩牛鬼蛇神。夫婿錢財都得抓,改善處境,掙錢發達,種田經商兩手拿。提前選個好夫婿,好好調教順心意。重活一世,委屈誰都絕不委屈自己!
正文 第225章 擔憂
請來的遊醫大夫姓朱,在千金鋪隔壁那個瓷片鋪子裡騰兩個空房,一間給朱大夫住,一間做藥房。住的那間傢俱被褥子一應俱全,吃飯是跟著兩個鋪子的人一起吃。
朱大夫只管看病配藥,藥材缺了就與趙氏一起去採購。
若是沒病可看,朱大夫就看醫書,他祖上就是遊醫,醫書家裡也是有的。不過傳了這麼多代,認字的越發少了,比如醫書裡有些字他就認錯了,也念錯了,但是,意思卻不會搞錯。
除了一開始佈告貼出去時,有許多虛假申報的人,有些人家中並不貧困,只是小氣摳門,能佔一點便宜都不放過。
核查後,只有少數人家符合條件,朱大夫忙了兩天也就沒事了,後面的日子實是輕鬆無比,醫書上的字若是感覺認得不是很有把握時,也問問小方夫人,有時小方夫人不識得,卻總會碰到有認得這個字的人,幾天下來,竟然也糾正了幾個唸錯的字。
學堂在十月底就休了學,孩子們開始玩鬧不休,完全不理會天寒地凍。
但鐵頭與雞毛沒有這樣的快樂時光,被安雨拉著沒日沒夜的訓練著。
雞毛總是天不亮,被安雨從溫暖的被窩裡拎出來,穿著單衣的雞毛在寒冷的星空下打著哆嗦,流著清鼻涕,被安雨水喝斥。
十一月上旬,氣溫驟降,下了一場薄雪。
三千堂的建設才開始沒多久就不得不停工了。
本來清水縣這邊的氣候是比北邊要溫暖些的,通常一年只有一場雪·薄薄的,不過三兩天就化了,有時還沒有雪。
可像今年這樣冷得這麼早,雪也下得早,雖然是薄雪,可積在屋頂成冰,硬是不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