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了暫時的和平,寧王在河邊駐了密集的軍哨。然後從去年起就開始讓當地人重建家園,去年秋天時就已調回一半人馬。到了今年春耕後。就圓滿地與鎮國將軍回京。
西南那邊,留著銀影駐守著,另一半人馬分派到幾個城池中駐防,防止亂民鬧事。而收復的城池在開春後。與名朝的交通也恢復了,有路引就能輕鬆出入。各地衙門辦路引的人員十人輪流,早晚不休。路引辦起來相當快。這些城池的百姓一年以前還是名朝的百姓,尤其是大戶,許多至親都在京城、江南等繁華富庶之地。
交通開放,這些收復的城池才算是真正迴歸了。
寧王此次來桃村,是為接林小寧進京見他母后與皇兄,還有一個想法是讓欽天監司給看看林小寧的天命之星與他的是怎麼回事。
鎮國老將軍一直聽聞桃村這世外桃源,卻沒親見過。便一起跟來了。親眼看看桃村的模樣。
到接近桃村的那片荒山群時。有許多人與騾車或牛車,還有人力拉車,一車車的運著泥往磚窯處走。荒山群挖掉了一個角。建上了許多的磚窯與瓷窯,這些都是去年就擴建的。青磚與瓷片的需求量太大。村裡的幾處窯根本不夠用。今年就乾脆將村裡的舊窯廠都棄了,做成巨大的曬穀場。去年秋收時,畝產太驚人,曬穀場根本不夠用,只好家家戶戶曬一些在自家的院中,幸好院子夠寬敞。才緊緊張張的曬好穀子。
這樣,磚、瓷窯就全部移到了村外這片荒山群腳下,同時,又加建了更多的窯。這裡地方廣闊,拉泥、打坯、製坯,晾曬方便,又是就近挖土,節省勞動力。
鎮國將軍入眼就看到一片熱火朝天,朗聲笑道:“桃村大,人多,富裕,只由這些窯,就可見一斑啊。”
寧王展顏回答:“村裡面您還沒看到呢,保管會有所驚喜。”
又走上七八里路的樣子,到了桃村村口。
遠遠就看到神氣的桃村牌坊,兩側的高柱氣勢磅礴,如同兩條游龍盤附仰天,中間的橫架刻著石雕字——桃村,字描上了紅漆,極有氣蘊。
牌坊右側柱子底下立著一塊上好的石板,刻著密密麻麻的小字,是桃村村規,那石板正是當初林老爺子遷墳時用剩的墓石,被精明的村長,現在的馬大總管拿來刻村規了。
廣場側邊是小小的廣場,環繞著廣場的一張張石頭長凳子,後面種著低矮的青翠灌木。廣場中間種著一棵巨大的桃樹,粉色花瓣盛開著,地面上有些許凋落的粉色。桃樹下面圍繞著一些花草,全是易活的普通植物,花開錦簇,最多的就是最賤的太陽花,老人家說是不死花,可見是多麼賤。但移栽在桃樹下,五顏六色開遍,現出異樣生機。
田間的小野花也能派上用場,稍稍打理一下,就成就了這般的豔麗奪目。
廣場盡頭一條青磚路通往遠處,有兩排整齊的商鋪,外牆貼著青色瓷片至四尺高,鋪子前面,間隔種著桃樹,暖風中搖弋著桃紅色花瓣,風稍大些,粉色花瓣雨就在空中飛舞,一派旖旎風光,樹木下邊仍是種上花草,間隔之間有著一張長條石凳子。
鎮國將軍相當吃驚:“這,這可都是桃樹?”
寧王笑著回答:“正是,因為叫桃村,村裡卻沒有一棵桃樹,當初建這廣場時,不知道是哪個提出來的,說乾脆種一株桃樹,應上村名。結果建商鋪時,丫頭又在商鋪前面全種上桃樹,不過鋪子那邊的桃樹要小上許多。”
“這鋪子前面種樹,是丫頭的主意?京城都不這麼做,怕擋光,又遮擋住了鋪子的牌匾呢。”
“我曾經與您的想法一樣,可你近前了就知道,這商鋪街道極寬,樹與商鋪間還有距離,既不擋光也不擋牌匾。時日久了,每間商鋪門面的樹木花草就歸鋪里人打理了,還相互比較哪家的樹與花長得好,就是生意旺的勢頭呢。那些長凳子,買家走累不想進鋪裡坐,就可以坐在外面休憩,來了興趣就摘兩個桃子吃,鋪裡的人隨大家摘,只要不把樹壞了就成。他們自己也摘著吃,或者招待買家。”
“這小妮子,桃樹開花時的風光實在嫵媚,又能摘吃桃子,添情增趣。哈哈哈,”鎮國將軍大笑著,“還如此心細如髮,長凳子的確方便,鋪子裡的人一多就悶,要是走累了全都進鋪坐,又不買東西,那掌櫃也不舒服,這樣一來正是兩廂其好啊。”
鎮國將軍笑完又道:“這桃村的風光實難言表,竟如女子一般嬌豔。”
寧王笑道:“這是村口的景緻,因桃樹花開,稍嫌花哨了些,等花謝結果後,倒有另一番景緻。”
“桃村桃村嘛,桃樹開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