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3/4 頁)
分到了一碗湯,幾小塊掌肉在一邊喝著。付冠月則是一大碗湯與半碗肉。
辛苦烹飪的辛婆與林小寧的心腹荷花也分到了一碗湯與幾塊肉。
熊掌肉非常粘,一碗湯幾小塊肉下去,嘴都粘得打不開了。孩子們鬨笑著取笑著對方的粘嘴。
林府一片春意盎然,一片生機勃勃,一片歡聲笑語。
京城的春天並不太平,一下子揪出了七個大奸細。這七人勾結夏國與三王叛賊,為亂我朝軍心,不僅指使人易容成六王爺的模樣去到處殺人、姦淫女子,試圖把在西南戰場浴血殺敵的六王爺名聲搞臭,還想把周家少東家周少爺給綁架了。一是想圖謀贖銀支援他們做更多的動作,二是妨礙周家捐獻軍糧。
此案原是一樁河芒鎮上的採花小案,由河通府謝大人看出其中蹊蹺,暗中由易容的採花大盜查起,後來京兆府主簿小胡大人(胡大人之子)發現逃竄採花盜一名,及時捉拿。沒想到牽扯出這樣的驚天通敵叛國大案。
此案報上來後,由刑部交由大理寺卿梁大人審理,曾太傅監審,沈尚書之子參與此案證據的收集整理。
七個犯官對以上罪證均供認不諱,判斬立決。名朝以仁治天下,直系親屬流放西北黑石礦區。
朝堂一片上下譁然,這七人,官職都不算小,還非常敏感,六部就有三人,其中一人竟然是吏部尚書!還有戶部郎中與員外郞也赫然在列,沒料到這些人竟然是奸細,可笑在年前時還曾與他們一同上朝議政,對六王爺擅離軍營之事頗有非議。
此案結後,眾大臣又驚覺:曾太傅哪裡是萌生退意,分明是韜光養晦啊!
更驚人的是,那個倒黴的董參議,去年年底下雪前,帶著他的妹妹從西南迴京了。此案一結,董參議就升為通政司使。而原通政司使胡大人擢升吏部尚書,名朝沒有三省,只有六部,尚書可是從一品,吏部更是六部之首。胡大人從正三品通政司使,飛躍升至從一品尚書,讓人跌掉了下巴。
胡大人做尚書是當之無愧,可胡大人從官二十多年爬在四品的位置上動彈不得,其間還降為七品縣令一年,好容易回京城突升為三品,不過一年,又升為從一品尚書。眾望所歸是一回事,但如此動靜,怕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也有許多言官不服,上表者不少,哪知皇帝細細看完所有的摺子。笑眯眯的當堂宣佈:升沈尚書之子,任通政司知事,胡大人之子,由京兆府主簿升為戶部員外郎。
然後又笑道:“可還有不服的摺子,儘管呈上來,無事,等著報效朝庭的青年才俊可不少,也給他們一些機會,哈哈哈”
皇上近一年來,身體越來越康健,笑起來時,中氣十足,笑聲在朝殿的上空盤旋不休,如龍吟繞樑。
眾臣明白了,皇上這是在明白地敲打大家呢,別以為還和從前一樣,現在可是他定下的事就不能更改了。
這一下除掉了七個奸細,除了吏部尚書、戶部員外郎,還有五個職位都空著,虎視眈眈的人不少。難道皇上都想讓年輕才俊們來做?年輕人沒經驗啊,官,哪是那麼好做的!
皇上身體見好,底氣也足,掃視眾臣,又笑眯眯道:“去年周家捐了不少糧草去西北,眾卿說應該怎麼褒獎是好?”
眾臣對視著,卻見胡大人開口道:“依老臣之見,本朝早有捐官之事,捐官有品卻無權,俸祿也少。周家這番捐軍糧,倒是可以給他們一個官,可有品無權,又有些寒磣,若是給實官”
朝堂已有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可不是嘛,周家家主與其公子周賦那都是商人,本就家富,又因著周太妃,富上加貴。捐來的那區區小官怎會入得了他們的眼,可實官,他們又哪裡會做官
皇上眯著眼,輕輕淡淡的笑著,聽著。
胡大人不急不緩又繼續道:“但,周家家主有兩個庶弟,在外省為官,其中一個在北邊大東府做知府大人,幾年來政績很是可佳,倒不如把此人提到戶部做郎中?”
皇上眯著的眼睜開了。
群臣一片譁然。
王丞相嗤笑道:“我朝捐官向來是虛職,沒有實權,除了那個磚事大人與司通大人,至少這兩人一是不議政,二是他們一直在建造與西北邊境的防禦,也算說得過去。你讓一個商家庶子來做戶部郎中,豈不是貽笑大方,敢問胡大人此舉是為討周太妃歡喜嗎?”
群臣暗贊,到底是王丞相,朝中也只有他敢當著皇上的面說這樣的話啊!
胡大人笑道:“王丞相此言差矣,想我胡兆詳,舉賢從來就事就人,也不忌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