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頁)
口氣卻極為甜蜜。
林小寧笑了:“嬸子,你有了張年,就活了,你不覺得嗎?”
張嬸紅著臉扯開話題:“小寧,你也應該說個婆家了,都十四了,人家姑娘像你這麼大,都嫁人了。”
“張嬸,桃村不興這個,桃村有十二歲嫁人的,也有十八歲嫁人的,桃村是什麼地方,就是沒有什麼規矩的地方,想什麼時候嫁人就什麼時候嫁人,還要嫁自己中意的,不是媒妁之言。這就是桃村的魅力。”
“你這麼一說,桃村怎麼成了沒有規矩之地了,桃村是比外面的村有些不同,規矩沒那麼多,可也不是沒有規矩,照樣還是得守祖宗的規矩的,要真是完全不守規矩,那不就亂了套了嗎?對吧小寧,所以啊,你也得考慮找個婆家了。”
“張嬸,你別操心我的事,我嫂子我爺爺都不操心呢,我嫁得出去的,放心不會像曾姑娘那般成老姑娘的。”林小寧想到了寧王,他說西南之戰結束後,就來桃村提親的,便笑了。
張嬸看到林小寧發笑,心中有數了,輕聲問:“小寧,你告訴嬸子,是不是有意中人了,是哪家,嬸子去提。怕不是村裡的吧,村裡可沒哪個能配得上你。”
“嗯,不是村裡的。”
“那是誰?”
“嬸子,你就別操心了,回頭你會知道的。嬸子帶我看看作坊吧,作坊擴建後,我還沒看過呢。”
正文 第127章 五穀神
“行”,張嬸一聽到作坊,又渾身來勁了,眼睛發亮,“小寧啊,這棉巾的生意現在越做越大,清水縣,蘇州城,還有京城,那車隊啊,不停不休地來回運著貨,整個大名朝,就我們桃村的棉巾最好!”
林小寧心中得意的笑了,是啊,這棉巾作坊,是她做的最偉大的一件事情,讓這個時代的女子的隱私之物充滿乾淨藥香。再也不用那樣揹著人,在陰暗處晾曬著那些不得見人的紗布。她引領了這個時代的有錢女子對於此物的消費觀,一次性使用!
遺憾的是鄉村女子不捨買林家的棉巾,多是自己私下用棉紗縫製此物使用,仍是反覆使用,卻至少改正了觀念,知道買一把益母草來煮一煮。棉花,這個時代棉花比較貴,這二年價格降了,應該是種植的人多了,但這個價格還是貴了,得想法增產,所以,那塊開出來的地,明年全部種上棉花。
林小寧看著作坊裡勞動忙碌的婦人女子們,覺得自己雖然不是那麼聰明,但有一點是優勢的,那就是她有著七百多年後的見識。
離了棉巾作坊,林小寧又去了瓷窯處,小鄭師傅又收了好多徒弟,現在做瓷片的坯模,又打了許多個,不懂做坯的漢子們是一看就會,主要的技術力量是放在上釉與描花,產量越來越高。
磚窯就不去看了,那方老的二兒子現在做得風生水起的。根本不用操心。
傷藥作坊,李師傅帶著傷殘的徒弟,一日不敢鬆懈地製藥散,如今西南有戰事,藥的供應不能斷,萬一有個差池,林家怕是有禍。所以林小寧萬般囑咐。一定要保證量,但品質是一點也不能出錯的。現在乾脆不做丸了,只做藥散,節省時間成本,用油紙截成小片包著,每個戰場的兵可發放一包,受了傷,自己開啟油紙布撒在傷口上就行。
現在正是酷暑天,林小寧走一圈,就覺得全身汗津津。太陽曬得她頭髮都燙手。她在火熱的太陽底下,笑吟吟地把地裡的莊稼摻注了一些空間水。
當林小寧給地裡澆好空間水。回到家裡時,已是下午時間,廚房煮了一大鍋酸梅湯,用了家裡去年存下的冰塊鎮著。付冠月午睡而起,聞到酸梅湯的味道,饞得很,還沒冰透,便端起碗。優雅地喝著。
付奶奶現在與廚房的辛婆子現在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姐妹,二個人一天三頓的變著法子讓付冠月吃得多,吃得好。帶著肚子的女人,就是在農家,也是會稀罕些,況且是林老爺子的長孫媳的頭一胎。廚房裡哪個不注意啊,做的吃食也是由著老大夫開了膳食單,不敢一絲馬虎。
林老爺子精神頭倒是好,時時找找方老、鄭老去打牌,中午睡了一大覺,醒後喝了一碗酸梅湯,打算晚上去老鄭頭家吃飯。便吩咐了丫鬟去老鄭頭家打個招呼,說是天熱得很,不如晚上打打牌,消消暑氣。
鄭老現在基本只在家裡待著,玩牌逗孫女,間或教教大牛手藝。鄭老的教法奇,基本什麼也不教,只讓大牛自己做,做得不好就直接摔掉,一句話也不說。做得有一些感覺了,就指出來:這一處還過得去。鄭老這樣教得奇,大牛學得也奇。林小寧去京城這陣子,鄭老摔了無數大牛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