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到了半夜,武后發覺室內低矮的器皿浮動起來,揉亮眼睛,房間內已全是水,她驚惶的搖醒高宗,指著床前道:“大水”
高宗睡眼惺忪的:“哦!”翻身又睡了。剛剛的激戰,讓高宗疲憊至極。
武后趕忙披衣下床,喚醒值夜的宮女,又回來推醒高宗。高宗好不容易才明白是水災,連忙跳下床來,水已淹至膝蓋了。高宗出了門口,眼看九成宮以外的房屋,已泡在水中,宮人驚慌失措,不是被沖走,就是被洪水淹沒,到處驚叫聲,根本亂成一團,無暇救駕。
武后握住高宗冰冷的手,轉身命令宮女把床拆下來,要大家坐上木床,床立刻被大水衝了出來,而保住一命。
※※※※※※※※※※※※※※※※※※※※※※※※※※※※※※※※※※※
高宗自九成宮大水歸來,患了風溼,病發時,雙腳不能著地,臥病在床。大臣的奏議章表皆移至寢宮批示。初時,武后?給高宗聽,由高宗決定,再由武后執筆寫下。有時,高宗猶豫難決時,武后會很適切的提出自己的看法,高宗認為可行,便採納她的意見。
日子久了,高宗疾病纏身,也懶得處理政事,完全由武后決定。武后智力確實不讓鬚眉,把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大臣們因此合稱他們為“二聖”。
武后從高宗手中取得權力後,見大臣對她必恭必敬,自己想要的,不待開口,臣下已經辦妥。可是,武后正春風得意時,太監小順子由合壁宮急忙來報說:“太子突然腹痛如絞。”
武后趕到合璧宮時,太子已死。武后淚流滿面,再次遭到喪子之痛。傷心之餘,請求高宗以天子禮儀葬之,並謐贈“恭敬皇帝”。
武后撫摸著太子的遺物,回想李弘(太子)生前喜歡讀書、守禮仁惠,孝敬父母,反觀次子李賢頑劣,放蕩無禮;三子李顯有勇無謀,四子優柔寡斷高宗,竟沒有一個是可造之材。武后仰面觀天,嘆道:“天要亡我那!”
高宗見武后終日鬱鬱寡歡,為了討她歡心,強支著病體跟她說:“媚娘,我想到個好名字很適合?。”
武后不在意的說:“什麼名字?”
高宗興致勃勃的說:“武則天!就是武則天,你說好不好!?”
武后還是淡淡的:“媚娘是先皇取的,怎好改名?”
高宗不以為然:“先皇為?取媚娘時,?只是一個宮女;而今你身為一個大唐的皇后,當然須要一個更堂皇的名字。”高宗看武后不動聲色,便繼續說道:“古書上說“惟天惟大、惟堯則之”,朕就取其中二字“則天”,意思是說效法天道,像天那樣偉大。”
武后說:“這名字是很好,只是我有天那麼偉大嗎?”
高宗說:“當然有,?輔佐朕處理國事,打敗百濟、倭寇,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泰平,當然和天一般偉大。”
武后被他一說,不覺雄心壯志又恢復,全身輕飄飄的。從此而後,高宗就是在沒有病的時候,也不大過問政事了,一切大權都由武后一手操持,到了最後,高宗簡直就變成了一個傀儡皇帝,甚至每天舉行朝會的時候,她也要在朝堂皇帝寶座的後面,隔著一道簾過問一切政事;而臣下對皇帝和皇后也都並稱二聖,不敢怠慢。
※※※※※※※※※※※※※※※※※※※※※※※※※※※※※※※※※※※
高宗做了三十四年的傀儡皇帝,始告駕崩。高宗死後,武后就更加廢立由己,為所欲為。
武后藉故把太子貶為庶人,取其子之位而代之,改自己的名字為明,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自稱神聖皇帝,而中國歷史上就這麼出現了一個,真正名實相符的女皇帝了。
故當武則天即位之初,很多人都群成反對,如柳州司馬英公李敬業,自稱匡復上將,與唐之奇、駱賓王等人,就召了十餘萬人在揚州起兵,並出檄各州縣,歷數其敗德穢行。檄文裡有一段說:“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徹;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泊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光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踐元后於?翟,陷吾於聚鹿,殺姊屠兄,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一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對於武則天的罪孽,可以說罵得淋漓盡致。
武則天看了這份檄文以後,不但不氣憤,反而連連質問這份檄文是出自何人手筆?左右回答說:“是出自駱賓王的手筆。”並告訴他駱賓王和王勃、楊炯、盧照鄰,號稱當代四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