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沒有選擇的餘地——必是要被歸入一方勢力之內,普通官員尚如此。更何況是當是兵部尚書的景家。
太皇太后英明,未死之時,便先將自己孃家的女兒指給了自己兒子做皇后,隨後看到景家根基雄厚,又將林夫人配給了景尚書。
這就造成了景家和當時的皇后及明澤這一枝是一根繩上的螞蚱的既定事實。景家除了支援明澤,沒有第二個選擇。
奈何林皇后一生不得寵,皇上迫於母威,勉強的和林皇后生了兩個孩子——明月、明澤。便再也不進林皇后的寢宮了。太皇太后見明澤生了出來,便覺大功告成,也就不管自己的兒子寵哪個女人了。
可惜,太皇太后一死,先皇立即變了卦,揚眉吐氣的將林皇后降為淑妃,而另立了自己深寵的明夜之母玉貴妃為後,明夜為太子,幾個皇子雖不服,也無可奈何,因為先皇當是時,尚年富力強。
玉貴妃的母家,當時的戶部尚書左弼慈左尚書,也因此而恩寵愈加,左尚書的幾個兒子,漸漸的文的封了文官,武的選了武將,都曾是景年當年在軍中的同僚。左尚書的幾個弟弟,也漸漸接替了原本由林家掌管的一些軍政雜務。
先皇選的繼承人大家雖然都不服,但先皇給繼承人鋪路的手段,朝中眾臣卻都挑不出毛病來。
可惜的是,先皇壽命不長,鋪路的工程還沒全部完善,竟在一個風雨之夜忽然撒手去了,如此,本就蠢蠢欲動的眾皇子哪裡還壓服的住。先皇仙逝的晚上,月黑風高,殺機四伏,太子明夜當夜暴卒。景年千里帶兵回京,匡扶明澤繼承了大統,登上了帝位,廢了的林皇后也復位,成了當今太后
腥風血雨都過去,塵埃落定之後,敗落的諸位皇子氣憤不過,紛紛在外散佈謠言,說——先皇與明夜之死,皆是當今皇上與太后所為,如此等等,種種誹謗不一。
太后在明澤登基之後,見景家勢大,頗覺景年之類的礙眼,心中惟願天下只有皇上和林家,這才稱心如意。便與明月商議,將景年等人騙至武安殿,進行誅殺。並順水推舟,昭告天下,就說太子明夜暴卒等事,實是“景劉”等亂臣賊子所為。
景年雖微覺其意,然並沒有防備到位,幸虧當時人多手亂,他才趁機逃出,又被帶人來追殺的明月公主攔住,並被帶毒的劍刺中,明月見他被刺,便帶人走了。他當時還以為明月是放他一條生路的意思。後來才知道,那劍上是有劇毒的
當夜幸虧遇見了尚雲摩,這才救得一條性命,毒未除盡,又聽到皇上昭告天下“景劉謀逆”等等,為了不連累尚雲摩,只能連夜南下,尋找妥善的地方安身。總之,自己上次落難,多虧了尚雲摩鼎力相救,這才矇混過關,讓天下人以為,景年已死。
如今,他扳倒了林家,逼死了林尚坤,氣死了林太后,林家所有能成旗號的,不用自己動手,現在皇上便替自己殺光了,唯有一個明月,恐怕其滋味也是生不如死——
只是,既知今日,當初又何必那樣短見,不能相容於我,殺我部族親信,致使景林兩家,兩敗俱傷。這就叫咎由自取
景年並沒有憤世嫉俗的心,他眼中的道理是,在我無錯的前提下,你若犯我,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太后之喪,使得京都冠蓋如雲,眾臣在元月份的時間,便都耗在了這件事上,景年先還例行去宮裡走動,後來便指了一事,請旨要出京幾日。皇上當此時,雖然心裡不免又動了猜疑,但回頭一想,他若真想反,就算把他困在宮裡又能如何?還是一樣的。
既然自己此時不能少了他,不如信任他。
於是便准奏,還說了許多關愛體貼之言,這才放行。
景年便將諸事安排妥帖,只帶了幾個親隨,往渝州地面而去。從京都到渝州,快馬加鞭的話,早上吃了飯開始走,到準備吃中午飯的時候也就到了。
正月末,積雪開始消融,官道乾淨堅硬,景年一會兒快騎,一會兒慢乘。將將到渝州地面時,竟停下來猶豫不前了
康三元在正月十六這天,在興陽街的鋪子門前放了一地的炮竹皮,康大傢俱鋪便又恢復了營業。而對面的“景氏兵器行”,也在十六的這天清早,大放爆竹,大宴來賓的舉行開業典禮。
康三元冷眼觀察周圍發現——鄰居們也都和自己是一樣的心思,對這家突然出現、鶴立雞群的傲立在興陽街上的兵器行,有些摸不著頭腦。
所以大家都在殘冬清冷的晨風裡,袖著手,眯著眼觀望這家人家如何行事。
這家人家果然不負厚望,行事果然蹊蹺的詭異——首先是裡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