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張小晚忍不住摸了摸她的腦袋,道:“有我在,你怕什麼?”
如意臉一紅,跺著腳道:“你這人我明明比你大許多,你卻”
說完,如意趕緊捂住了嘴巴,張小晚還是第一次聽如意這麼“你”啊,“我”啊的稱呼彼此。想要哄她再多說幾句,這丫頭卻是再也不肯說了的。
“小晚還未睡下啊?”
有人笑著說話。
正是剛剛為張小晚她們求情的蕭姑媽。
張小晚斂了笑意,臉上只剩下一片溫順,迎了蕭姑媽進門:“姑媽怎麼來了?”
那蕭姑媽道:“你是一片孝心,我對我那嫂子是一片忠心。今兒來就是和你說一些體己的話。你既然是侯府的嫡妻,來了這莊子便是這莊子的主人了,莊子裡的一切調配都由你安排這是沒有錯。只是現在我那嫂子來了莊子。”
張小晚猜不透這蕭姑媽的意思,只能等她繼續說。
“你這莊子裡服侍的人也太少了,嫂子可是侯府的主母,這麼些人伺候也實在不像話。我身邊還有幾個伶俐的,都暫時調去服侍嫂子。另外,鄉下的東西不和我那嫂子的胃口,廚房中的一干人員不如就用侯府帶來的人。”蕭姑媽身邊果然只有一個年輕的丫鬟跟著。
張小晚心道,反正這莊子本也不是她的財產,別人要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她只管自己那二十畝地。面上道:“多謝蕭姑媽指點。”
這時,如意也端了茶水上來,那蕭姑媽抿了一口,又和張小晚扯些別的東西,又問了張小晚是去什麼寺廟上香,諸如此類。
末了,蕭姑媽感嘆道:“我那嫂子出生名門貴族,嫁到我們家後,我哥哥也是對她一心一意的,盈兒又孝順,這輩子她是過的順風順水。故而脾氣也是有的。可她也不是個不好討好的人,你若真想討了她的歡心,不如親自洗手作羹湯,讓她知道你的心意了,自然就會好的。我看著你啊,就忍不住想起了我自己,難免就想多提點幾句。”
“多謝姑媽提點,小晚銘記在心。”
“嗯,夜了,我也不打擾你休息了。”
張小晚送了蕭姑媽離開,如意蹙眉道:“郡主早年也是吃過婆婆的苦頭的,可是”
張小晚撇嘴道:“只怕善者不來,來者不善。”
第21章 驅奴僕蕭母發威
聽張小晚說這句“善者不來,來者不善”,如意何嘗不是憂心忡忡?
這蕭姑媽本是高高在上的郡主,卻也的確是受過婆婆的苦的。早年這蕭姑媽下嫁九門提督,因她那個八面玲瓏的性子,夫妻之間和睦,又有個高貴的出生,便是婆婆也不敢多說她幾句的,因此她婚後的日子倒也過的順風順水。
可等蕭姑媽生了第一個兒子後,那九門提督公幹之時出了意外殉職了。留下了個五歲的稚子。那孩子倒也是爭氣的,十六歲便考中了秀才,將將要去考舉人的時候,卻在途中遇見了一夥盜賊,被人活生生砍死了。
自此後,蕭姑媽的婆婆田氏無一日不打罵蕭姑媽的。只道是她進了門,才剋死了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幸好蕭姑媽的兒子遇難之前已經娶了媳婦,當時那媳婦肚子裡已經懷了血肉。那婆婆日漸刻薄,蕭姑媽都一一忍耐了,這婆婆年紀也大了,沒多少年就去了。
蕭姑媽因自己受過婆婆的苦,對她那個媳婦倒還是不錯的。
只是蕭姑媽那媳婦出身不好,性子唯唯諾諾的。很是訕怕蕭姑媽。
那九門提督一門只他一個有出息的,他沒了以後,家中嚼用都來自蕭姑媽的嫁妝。等蕭姑媽的婆婆沒了,她辦了一場喪事便花光了嫁妝。老侯爺見這親妹子孤苦無依,便接了她們婆媳並那兩歲的孫兒來侯府。
當時張小晚已在侯府兩年多,蕭姑媽住進侯府後,不見得和張小晚多體貼的。
因此這一番刻意的示好,在如意看來很是不對勁。
因此,如意倒是和張小晚想到一處去了。看如意臉色不對,張小晚又問了為什麼,如意索性將自己的猜測全盤和張小晚說了。張小晚聞言,思忖了一番,道:“咱們既然不知道她打的是什麼主意,便靜觀其變。”
如意暗暗點頭,又要服侍張小晚休息。張小晚便拉著她一起出了門,道:“我今兒且去你房裡休息。”又看了一眼蚊蟲嗡嗡飛的房間,心裡覺得甚是煩悶。
翌日,張小晚起了個大早,然後就去老夫人門外候著。
幸好她平時就起的早,否則是爬不起來了。
如意跟在她身後,恭敬地站在門外。秀兒出門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