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一個孩兒回去的。
鎮國將軍和袁家三郎四郎此刻都在西北征戰,與敵人短兵相接之間,總難免會想起五年前身陷敵陣慘死的袁二郎,假若去信問過他們的意思,自然無所不從。
而有本事最終拍板定論的老太君,這次也不可能再打馬虎眼糊弄過去。
崔翎預料到,假若這事不能想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妥善解決,那以後袁家後宅是不可能再像現在這般平靜和氣了。
她才剛剛愛上這種和諧美好的氣氛呢,這攤渾水,要不她就趟一下?
出於人性考慮,讓三嫂和四嫂主動放棄自己的孩子,這太殘忍,她做不出來。
盛朝人都十分注重血脈宗法,記在了二房名下的孩子,就算能天天看到,也不是自己的了。
將來若是分了家,隔了一個房頭,想見難,兄弟之間也不甚親近。
何況,百年之後,不能承香火。哪裡有隔房的侄兒給嬸嬸上香燒紙祭祀的?
所以要勸,也只能在二嫂這邊想法子。
可二房沒有子嗣,將來連個香火都受用不到,豈不是更可憐?
兩難啊,兩難!
崔翎一邊泡著熱水澡,嫋嫋的熱氣似一陣白煙升起。
她在朦朧的水氣中遐思,一個還不甚清晰的念頭徐徐冒出心頭。
也罷,十月懷胎,等兩位嫂嫂生下孩子,尚還有些時日,不急不急!
泡了個熱水澡,換上了乾淨的衣裳,清除掉身上汗漬的同時,好像將腰腿間的疲乏痠軟也一併趕走了似的,崔翎覺得身輕如燕。
她看了看時辰不早,便帶著木槿先去了一趟小廚房。
劉師傅正在準備午膳,看到崔翎來了,忙停下手中的夥計,上前道了聲,“五奶奶好。”
崔翎笑著問道,“今兒午膳吃什麼呢?”
劉師傅獻寶似的端出一盆剛擺好樣子的菜來,“繡球鱸魚,剛整好,正要拿去蒸呢!”
他又指了指灶上,“老太君牙口不好,我又做了道香酥排骨肉絲,將排骨上的肉啊去骨剔成絲,裹了粉跑一下,再烹製成菜。”
崔翎光聽菜名就有點忍不住,她雙眼放光地望著鍋,沉悶的心情一下子晃開。
劉師傅偷偷說道,“老唐有個朋友在南邊跑海的,前些日子來盛京,給老唐帶了點番邦的作料,小小紅紅乾癟癟的,好像叫辣子,五奶奶瞧瞧,是不是您上回說起的那個什麼辣椒?”
他頓了頓,苦著臉說,“我嚐了一口,辣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