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頁)
老張頭卻搖頭:“他們生意小,很多人都在鄉下收了。”其實他本身就在做小額批發的,和馮家的點心鋪子也在競爭,不過他自然不想多說的。
秀瑤笑著點破他:“有的是呢,不過鄉下也不是很多人種這個的,畢竟賣起來麻煩,不像糧食那樣到處都有人收。人家就算種了,也多半自己家用了呢,他們要想收了常年賣那也沒的。”
老張頭看她說得頭頭是道,自己那點小心思也被她看穿一樣,不禁笑起來,也不那麼嚴肅了:“行,那我看看貨。”
秀瑤就領著他去看騾車上的瓜子,老張頭看趕車的是大人,談生意的卻是孩子,不禁笑問:“這位老弟,你閨女呀?”
秦大福點點頭,“你看看,俺們這瓜子,可實誠呢。俺們用風車揚過的。”
扒拉下來曬乾,秀瑤就去借了風車扇過,將秕子都扇跑,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實誠的,童叟無欺。
老張頭一連抓了幾把,嚐了幾個,發現都是很飽滿的顆粒,讚許地頷首:“的確是好貨色,我們都要了。”肥縣是濟南府大縣(劇情需要),縣城裡人口密集,百姓富足,老張頭炒貨鋪子,生意還是不錯的。
秀瑤歡喜道:“好嘞,爹,咱們給張爺爺趕過去。”
秦大福和秀瑤把瓜子運到鋪子後院,卸下來,過了秤,一千斤多一點,一共是六吊錢,給了兩吊錢,四兩銀子。炒貨店做零碎生意,喜歡零錢,不過他也知道鄉下人一般也喜歡拿銅錢,所以沒有都給銀子。
秀瑤家原本有兩千斤的,她就拉了一千斤,因為兩千斤太多,如果一下子出手,人家就要趁機壓價。
還是像甜菜那樣,如果自己家種了自己家用,自然是好的,若是種太多,那就要出手,零售的話賣爛了也賣不掉,那就必須出手給油坊,可油坊自己有契約田,若是別人賣給他,他就要壓價。若是賣得人多,那價格就更低,這也是多少年下來的一個慣例了,所以導致現在除非自己家用,不會有面積種這種經濟作物。畢竟雖然可以賺錢,可收入不保障,朝廷不要,奸商們就要做地壓價,老農們守著貨物賣不掉乾著急,最後弄得焦頭爛額,所以索性就不種。秀瑤也算是撿了一個便宜,若是年年種,別人看見賺了錢,也跟著學樣,那就會導致一種惡果,都被壓價,便宜了收貨的人。
因為要是太多,就算是一文錢十斤,他們也不會來收的。畢竟瓜子太多,榨油速度有限,而且若是油多了,價格也要便宜,否則賣不掉。這樣算下來,還不如保持油價甚至讓油價上漲來的划算。商人永遠是以利益為第一位的,絕對不會接濟誰,更不會拯救誰。
賣了自己家的貨,秀瑤和秦大福就在王老大那裡等同村糶糧食的人。這時候賣糧食的人多,姥爺家也跟著收不少,不過畢竟是小本生意,吃不下那麼多。所以大部分村民還是要來城裡糶給糧店、酒坊、醋坊他們的。
等了一會兒也不見他們來,秀瑤讓秦大福看著車――主要是錢,她去糧店看看。
城裡的糧店是馮家的,現在正好豐收,不少人趕著大車來糶糧食,糧店後院大門外的街上,排著長長的車隊。秀瑤看一群人聚集在那裡,議論著什麼,她聽了一下,似乎有人在說,“孃的,又降價了,晌午還是六百一石,現在就五百了。”
“是呀,我早就來了,在那裡排著呢,結果還沒輪到就降價了。他孃的,不賣了,不賣了。”
他婆娘道:“不賣了,咱們哪裡換錢?大小子的聘禮去哪裡掏騰?”農家除了糧食就是家裡兩頭豬一欄雞,想要換錢了就是糶糧食、賣豬、賣雞,可現在豬還沒長肥,五個月了也才七八十斤,怎麼也得到年底一百多斤再賣。
那人懊惱了一聲,“嗨,真是逼死人!”
這時候秀瑤看到了熟人,是村裡的秦姓青年,叫秦德才,當初也是跳下河救她的青年之一。她跑過去招呼了一聲。兩人說了句話就在那裡等,一會兒就輪到他了。
秀瑤就去前面看糶糧食的,在那邊看了一眼,她回去對秦德才道:“哥,你別賣了。”
秦德才嘆道:“我知道,他們趁機壓價,太可恨了。今年明明豐收,反而便宜,少賺錢。”他也分了家,媳婦生孩子難產,如今病著需要錢看病,家裡沒錢只能糶糧食。正好輪到他了,雖然降了價,可他也狠了狠心賣,如果不賣,沒有錢還是沒轍。
秀瑤還是勸他別賣了,她看見那夥計旁邊的石,分明比實際的石大了很多。雖然做的巧妙,可能是地底下有機關,可她因為周海泉家的斛子,特意研究過。後來還發生了那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