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第1/4 頁)
目前俄羅斯國內的經濟發展大多是靠著出口石油,天然氣,還有木材來支撐,再加上去年因為尤科斯案的爆發,最後霍多爾科夫斯基落得個鋃鐺入獄的下場,導致了俄羅斯國內的資金,還有富豪們在今年是瘋狂外逃。
這些人和資金的外流,必將在未來會給俄羅斯的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為了穩住國內的人心,和在石油之外的領域找到一個突破口,普京他們現在是非常迫切的需要一家在國際上知名的,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技術含量的技術性企業,來俄羅斯國內投資,或者合資。
這樣才能夠保持國內民眾情緒的穩定,讓國內的資本能夠看清普京的態度。
而普京他們選來選去,最後合適的居然只有來至天朝的華陽動力這麼一家企業,還好最近一段時間,尤其是巴黎車展之後,華陽動力成為國際級別的車企,已經是名副其實了。
雖然這家車企的規模還沒辦法和大眾或者是豐田,通用這樣的車企相比,但是從技術含量來說這家企業很像是日本那家富士重工。
而且從發展潛力上來說,這家企業,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明日之星,如果到時候能夠引進這家車企和國內的企業合作,並且象徵性的獲得一定的技術轉讓,那麼到時候肯定就會讓國內的民眾滿意,並且給普京的政治形象加分。
所以在曾建新他們這次的俄羅斯之行當中,他們可以說是受到了俄羅斯方面的熱情款待,尤其是作為總統助理的阿德爾卡,他可是和兩家被重點考核的企業,高爾基製造集團還有伏爾加製造集團打了招呼。
這兩家企業,目前可以說是俄羅斯國內的汽車製造行業的霸主,他們旗下的很多產品,目前在俄羅斯國內賣得很好,比如依茲,拉達等品牌。
但是總體來說,這兩家集團目前的情況,和國內在1980年代的汽車企業差不多,所能夠生產的都是型號比較老舊的汽車。
而符合目前國際流行趨勢的汽車,他們卻製造不出來,這當然也和多年來俄羅斯對汽車製造業和國際的脫節有關。
俄羅斯人本來就不擅長製造精細化的東西,他們的工業產品在國際上歷來都是以傻大笨粗的形象亮相的。
而他們的汽車也同樣是如此,1966年從義大利引進的技術,而研發生產的拉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在汽車發動機領域,俄羅斯人同樣是一籌莫展。
就目前而言,他們國內可以生產的發動機,依舊是落後於國際上十年左右的時間。
雖然目前在國內拉達的車子依然賣得很好,可是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和目前俄羅斯國內的保護政策,還有拉達那低廉的價格,以及俄羅斯低廉的油價有關。
這三個輔助政策任何一個的缺失,俄羅斯國內的這兩家汽車企業,都將會被蜂擁而入的外國車企給碾死。
目前俄羅斯的國產車也就只有國內的窮人才用,但凡是家裡的經濟條件允許,普通的老百姓都不會買國產車,日本車還有德國車當然是俄羅斯人的首選。
而自從華陽動力出現,並且進入了俄羅斯的市場之後,這個品牌靠著過硬的技術,質量,還有比日本車,德國車,略低那麼一點點的價格,已經迅速的贏得了俄國消費者的喜愛。
所以伏爾加汽車製造集團還有高爾基汽車製造集團的人,對於這次華陽動力派來的代表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視,就算是阿德爾卡不給他們打招呼,他們也不幹怠慢了這樣的貴客。
畢竟目前他們國內的汽車製造研發環境是什麼樣的他們自己最清楚,他們是非常迫切的需要華陽動力這樣可以談技術轉讓的企業的。
合資經營對他們來說,絕對是意見翹首以盼的好事!
正是因為這些俄羅斯人這次所表現出來的誠意,所以曾建新在去了俄羅斯沒多久,就回國主持公司的其他工作了,而談判的事情,則全權交給了剩下來的人,還有金小強從香港派過去的專門的談判團隊。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一個商機
這次負責談判的人選是一個來至香港談判團隊的叫做羅德貴的人,這人是早一代的香港新移民,九十年代國內的高階工科知識人才。
後來共派出國留學美國,之後就留在了美國,曾經在美國的很多家汽車公司從事過銷售工作,對於汽車行業的發展也算是相當瞭解。
後來還曾經加盟過一些美國的專門負責談判的獵頭公司,有著豐富的國際合作談判的經驗,可惜同樣是因為碰到了天花板定理的潛規則,最後憤然離開了美國選擇加入了香港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