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第1/4 頁)
不過這些技術,一般都是就掌握在世界上的那麼幾家工業強國的手心裡。
而咱們天朝,雖然是號稱世界工廠,世界頭號工業大國,可是實際上在這種最核心的部分,我們的功力和人家卻是相去甚遠。
即便是等到五年之後,我國已經號稱世界頭號機床生產製造大國的時候,我國關於機床的真正核心部件的掌握,也還不多。
很多我國生產的高階機床的核心部件,比如滾珠絲槓軸承,還有交流伺服電機,都要靠從外國進口。
這就好比當時我國的很多號稱國產的汽車,其實發動機和變速器,一樣要靠從外國企業進口一樣。
而且即便是我們能夠從國外引進這種滾珠絲槓軸承,或者是交流伺服電機,德國人和日本人也對出口到我國的這些元器件,控制非常嚴格。
只會賣給我們一些高價的二流,他們已經淘汰的產品,至於第一流的產品,他們是絕對不會賣給我們的。
這一點相信只要是真正接觸過我國的機床產品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同規格的數控機床,人家德國或者日本的機床的刻刀轉速最高可以達到4千轉到5千轉每分鐘,而我們的刻刀轉速最高卻只有1千轉到1500轉,和人家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這其中以滾珠絲槓軸承而言,我們最差的一點就是裡面所用的滾珠。
但凡是搞過工業加工的工程人士,可能都會知道我國的熱處理有多糟糕,在國外要生產一種非常堅固,耐用的鋼鐵工件製品的時候,外國的工業企業,對於最後工件成型前後的熱處理控制是非常的嚴格的。
有時候一爐鋼水煉到最後,再到倒入澆鑄坯裡準備成型的時候,光是最後的熱處理,可能就要消耗三十幾個小時,甚至四十幾個小時。
而且還會在最後的熱處理期間,使用各種手段,比如使用衝擊波來進行頻譜震動,調整鐵分子在鑄件內部的排列順序,出去內應力等等。
然後在鑄件成型之後,在打磨拋光之後,還會進行鍍層步驟,來加強工件的耐磨,耐腐蝕,堅硬以及耐高溫的特性等等。
正是這樣的細緻有序的工作,才最終導致人家煉出來的鑄件,要比我們的耐用的多。
可是反觀我們的工業鑄件,就比如我們生產的滾珠,用在和人家同樣的滾珠絲槓裡面,人家的滾珠可以用一年才進行更換,而我們的可能只用三個月,甚至只有一個月,就會發生出現表面磨損嚴重,出現裂痕,甚至斷裂粉碎的現象。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在加工鑄件最後的熱處理步驟的不過關,甚至有些工廠更是可怕,為了節省成本,根本就不會對工件進行熱處理。
因為熱處理需要的工序,耗時多,工序繁複,所以成本就會增高,一些無良工廠為了節省掉這樣的成本,根本就不會對加工出來的滾珠做任何的熱處理。
而這樣的滾珠,也就能用在一些對質量要求不算太高的機械工具上,一旦要是用在機床上,則會立馬壞事。
而我國當然也有著一些認真負責,想要攻克這些難題的企業,但是在最後的熱處理手段方面,研究了多年,卻一直是搞不明白最後的加工工序該是如何進行的。
要知道這鋼鐵鑄件的最後熱處理,人家外國人可是摸索了上百年的技術,當然是要敝帚自珍,絕對不會拿出來公之於眾的。
而我國的科研狀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處都充斥著外行領導內行,政治壓倒一切的狀態。
在國家的科研所裡,經常會發生領導頻繁更換小車,有錢去喝茅臺,可是卻沒錢給科學家搞實驗的情況。
就這麼個所謂的科研本質,能夠搞明白人家幾百年的科研積累,那才有鬼呢!
可是金小強這裡可不一樣,他可是直接從鳴戶慎行哪裡搞來了大量的冶煉技術,經過這麼些年,他專門組織的人手進行鑽研於吸收,可以說已經是把鳴戶慎行所帶來的那些特種冶煉只是,吸收的一乾二淨。
而且他還叮囑鳴戶慎行,利用他的關係網,時時的從日本緊盯著他們的最新特種鋼鐵冶煉技術,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如果能出手,就絕對要把他們的最新冶煉技術搞過來,花多少錢都不必在乎。
而且在自己的特種鋼冶煉中心的內部,金小強也是砸下了大筆的資金,給自己的那些科研人員,大家不必擔心資金不足,只要你有好的創意,好的想法,就大膽的去做,去試驗。
咱們華陽動力別的不知道,但是錢卻絕對不是問題,而且如果你一旦要是能夠實驗成功,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