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第3/4 頁)
反對的是諸多讀者,如果侯君西反駁,好吧,那就是將大部分的讀者都得罪完了,要知道在他的讀者之中,也有很多是看了《三國那些事兒》的,可如果不反駁,那就是前面說的話連自己都不支援,無疑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進退維谷,可是以為這樣就完了?不,這僅僅只是第一波,隨即而來的第二波是陳彥。陳彥作為華夏曆史出版物的另外一座山脈,那個影響力比起侯君西也是絲毫不弱的。
“三年前我寫的《漢武大帝》第一部一年賣出了一千兩百萬冊,而去年的第二部銷量僅僅是六百五十萬冊也就是第一部的一半,我自認為我的寫作能力沒有下降,而且經過兩年的準備,第二部的水平應當是在第一部之上。那是圖書市場衰弱了?並不是這樣的,觀看懸疑、推理、言情等等其他型別書籍,這幾年市場銷售的對比,事實上是呈階梯狀的向上增幅的。也就是說,走下坡路的僅僅是我們歷史出版題材而已。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可以料到的,歷史是多姿多樣,可如果說每年都有數千本關於歷史的出版物,讀者終究會感覺到厭煩,這個時候必須有新的能量注入,拯救歷史這個題材。而《三國那些事兒》就是這樣一個新能量,謝謝蘇作家為歷史這一型別注入了新的活力,謝謝!”
陳彥這已經完全可以說跟侯君西是撕破臉皮了,這邊侯君西剛剛說了《三國那些事兒》是毒瘤,可是這邊陳彥卻道謝,這打臉那絕對是“啪啪”響,當然侯君西與陳彥可以說是同一個等級的,因此自然是不懼,你說讀者他不敢反駁,可陳彥還不敢?
正好可以打嘴仗轉移注意力,正當侯君西這樣想的時候,另外一位站出來了——醴泉大學校長曹煜陽。
曹煜陽雖然是沒有出過任何歷史出版物的小說,可是卻出過不少關於歷史的學術報告,解決了一些歷史上的謎題。再加上作為全華夏曆史系最好的大學的校長,本身曹煜陽的話都可以說是代表著官方的話了。
“《三國那些事兒》雖然語言有些惡搞,可是我仔細看了看,在歷史大問題之上是沒有任何錯誤的,所以根本就不存有毒瘤這種評價。其實一開始我委託蘇作家寫歷史題材的書時,他說他會用一種詼諧的語言來寫,我當時就很遲疑,這種語氣不是與歷史的沉重感完全相悖,這樣寫可以寫出好書嗎?我當時很疑惑,甚至心中有一絲的懷疑,可是《三國那些事兒》的出現,一個王朝的建立,到亂世的展開,再到三國鼎立,再到另外一個王朝的興起。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彷彿一個輪迴,蘇釋晨作家寫出了一個通俗易懂的歷史。”
不打臉則已,一打那絕對是不留情啊,從讀者、作者、官方這三方面打臉,蘇釋晨所用的方式那可是相當的全面。
可醴泉大學校長曹煜陽的話依舊不是結束,最後一擊要蘇釋晨自己完成,在陽城衛視的讀者採訪節目,陳彥與曹煜陽的支援釋出之後,蘇釋晨卻忽然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
ps:今天四章,不瘋魔不成活(未完待續。)
第350章 你沒資格
“咔嚓咔嚓”記者們手中的照相機好像是膠捲不要錢一樣,那是不停的拍照。完全可以預見,下午或者是明天新聞的主機板面雜誌的封面全部都會是蘇釋晨的照片了。
這個新聞釋出會很特別,以往都有姍釋公司的人陪著蘇釋晨一起,可是今天卻沒有,蘇釋晨這個節奏是壓根兒就沒想過讓這些個記者提問題。?
蘇釋晨就站在臺上,也不說話,就這樣雙手撐著看著下面的記者,而下面的記者也自顧自的拍照,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了十五分鐘,拍照的“咔擦”聲慢慢的小了很多,都小聲的議論是不是釋出會還沒有開始。然後又這樣持續了五分鐘,議論的聲音就越來越大了。
一直到下面的記者都等得不耐煩了,蘇釋晨才開口:“我先給各位看一個銷售資料的調查表。”投影大螢幕之上出現一張一張的表格,是今年上市銷售三國類出版物的資料統計。
最高的一本是這五個月過去了累計銷量兩百九十萬冊,而這本書也就是侯君西的,最低的銷量僅僅不到十萬冊,而在旁邊用紅線標註的是《三國那些事兒》的銷量,前後這樣一比較,完全是雲泥之別,差太多了!
這個資料是幹什麼?還專門用紅線標出來,不少記者揣測這該不會是在秀優越吧。
事實上《三國那些事兒》的資料與這些書比起來真的完全就好像是兩個世界的,一天的銷量就相當於其餘的書五個月累計銷量,甚至與還高出了幾倍,完全有資格秀優越。
可是別的不說,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