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4/4 頁)
他身邊無論文臣還是武將皆是忠義之人,如果真正下死手,兩兄弟之中必然有一人血染宮禁,不死不休。
——從頭至尾,他以為是兩個人的對手戲,卻原來只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面對著蕭澤時間愈久,今上心中那種矛盾又微妙的心事便越重。
許是他病的太久,連打理朝政都有幾分力不從心,反沉浸在舊事之中的時間卻越來越多。
這並非什麼好現象。
孫漁事件之後不久,今上便每日將蕭澤帶在身邊處理政事。
通常情況下,朝臣們遞上來的奏本都是蕭澤先看一遍,分類整理輕重緩急,再讀與今上聽,按照他的口述,蕭澤再行批註。
朝臣們初次接到奏摺上紅字硃批的陌生字型,皆嚇了一大跳,又有積年老臣識得這字型,竟然跟先太子蕭和頗似,這就耐人尋味了!
陛下這是病糊塗了?!一般皇子就算跟著學習處理政務,也輪不到在奏章上寫硃批,硃批非天子不能。 更何況只是皇侄,連儲君也算不上。
朝臣直諫的奏章跟雪片一般飛到了今上的案頭,他理也不理,只吩咐蕭澤將但凡非議此事的奏章全部理出來扔到殿角,繼續我行我素。
今上的行為直接表明了他的態度。
虞傳雄回府與義成郡主商議此事,最後具本保奏立蕭澤為太子。
事實上在諸王與眾臣私下裡結交之時,各種明裡暗裡的呼聲都從未停止過。甚至已經有臣子暗中站隊了,只不過還未有人公然跳出來在朝堂之上保奏哪家的世子為太子。直等蕭澤回京,整個權貴圈子都愣了。
只除了楚老將軍。
他是早知楚君鉞去邊陲身負重任的。只是知道歸知道,也不能敲鑼打鼓讓滿街都知道的。況此事好事最不宜宣揚,萬一讓別人有心的人知道了暗中做什麼手腳就不好了。
虞傳雄一上本,楚老將軍第一個站出來附議。
人是楚君鉞親自跑去接了來的,況聽得秦王殿下為人也不難相處,若無意外這便是未來王儲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楚老將軍為著楚家將來思謀,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