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2/4 頁)
,卻又過了一會兒,雷允恭又跑進來,呈上詔書的草稿道:“草詔已經擬好,請太后過目。”
劉太后接過遺詔,見上面主要的意思,也就是這幾句話:“皇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淑妃楊氏為皇太妃。軍國大事兼權取皇太后處分。”
雷允恭在旁邊看著劉太后神色,小心翼翼地道:“今日這道旨意波折頗多。王參政先是在制書中要添上一個‘權’字,與丁相爭議許久,幸得太后旨意下來,雙方才無話了。後來又說,遺詔中說的是軍國大事,尊淑妃為皇太后之意,可留在以後另發旨意。丁相說他擅改遺詔,太過大膽,爭執許久,這才把尊皇太妃的旨意添進去了。”
劉太后把詔書的草稿放下,顰眉道:“何苦雞蛋裡挑骨頭,還有什麼話嗎?”
雷允恭小心翼翼地道:“朝中還有人說,當年昭憲太后有遣詔,要防著後周世宗及符太后的先例,國賴長君,太后當國,還需得親王宗室輔政。”
劉太后冷笑一聲,眼前卻浮現出真宗小斂時,畫師請出真宗畫像,八王元儼立刻嚎陶大哭到肝膽俱摧的程度,引得諸宗室及群臣更加地大放悲聲,她閉目輕嘆一聲:“八王的事,宰相們知道怎麼處理。”
雷允恭連忙恭聲應道:“是,李相說,此一時彼一時,趙相當年就說一誤不可再誤,今日何須再提此事。”李迪抬出趙普當年勸太宗之語,此時不同當年,再說昭憲太后之語,未免過時。
劉太后嗯了一聲:“就李迪說話了?”
雷允恭看了太后一眼,知道太后一向不喜歡李迪,今日聽得居然是李迪駁了八王輔政之議,竟不見其他宰輔有什麼舉動,未免不悅。雷允恭自然明白太后的心思,他也是故意將李迪先說,便是討太后的歡心,忙笑道:“連李相都肯先駁了八王輔政之議,其餘宰輔大人們更不是消說了。丁相更說:‘當年昭憲太后的懿旨是母后之命,難道當今太后在朝,這母后之命就敢視若不見了嗎?’”
劉太后嘴角微微抽動一下,道:“這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她看了雷允恭一此:“大行皇帝剛剛殯天,朝臣們現在還沒有議下詔書來,允恭,你要小心行事說話!”
雷允恭忙應道:“是,奴才遵旨。”他偷眼見太后神色厭厭地,小心翼翼地道:“大行皇帝駕崩了,這天下都要靠太后支起,為了官家,為了天下,請太后也要保重鳳體。”
劉太后只覺得一陣倦意襲來,她輕嘆了一聲道:“允恭,你明日傳妙姑進宮來。”
雷允恭目光閃動,忙應了一聲,退了下去。
次日,一個女道士坐著小轎進了宮,這便是名滿京城的活神仙劉德妙。
劉德妙原在京郊的老君觀修行,因為法力高強,能知過去未來,因此上轟動京城,許多達官顯貴都到老君觀去打醮問卜,連宮中的劉太后也聽說了此事。那一日劉美之妻錢氏正進宮來,劉太后便問她:“聽說京中有一位活神仙,名喚妙姑的,你可曾知道?”
錢氏卻是也去過老君觀的,連忙把這妙姑的神通誇說了一遍,並說宰相丁謂也對此相信無比,親自請了妙姑到府中供奉修行。一來二去,劉太后也不禁為之心動,又聽說這妙姑亦是姓劉,笑說:“也算得遇上同宗了。”過了幾日,便命雷允恭到丁謂府中去看個究竟,雷允恭回宮來,把個妙姑的神通更加說得天花亂墜。此時因為真宗迷通道教,上有好者,下必興焉。後宮諸人,亦不免有些帶得相信起來,只是不能如皇帝一樣去封禪祭天。因此劉太后聽了錢氏與雷允恭先後的話,也不免心動起來,就讓雷允恭帶了那妙姑進宮來。一談之下,果然是道法精深,兼又能講經說理,又懂按摩醫術、調茶寫詩等,因此頗得劉太后喜歡。
恰在此時,真宗病重,劉太后派人去祭祀天地五嶽,那劉德妙出入宮庭,更得劉太后的倚重。此時真宗駕崩,劉太后只覺得心中虛弱,又派人叫妙姑進宮來。
劉德妙進宮的時候,恰是中書省與樞密院兩府的重臣們在殿廬裡商議太后垂簾聽政的問題。
—————————————————————————————————————————
PS:看到有人問關於八王爺的事,歷史上的八王爺,同民間傳說中的八賢王並不完全一樣。
真宗仁宗朝只有一位八王爺,便是太宗的第八子趙元儼。至於民間傳說的趙德芳,其實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就已經死去了。那時候咱們這個故事還沒有開始,劉娥還在蜀中逃難呢。
關於趙德芳的事,詳見上卷這一章 jjwxc。n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