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1/4 頁)
高瓊立刻上前,奏道:“寇準所言甚是,陛下奉將天討,所向必克,若逗遛不進,恐敵勢益張。臣請陛下立刻過河!”
真宗尚在猶豫間,高瓊是武人,性子又急,就已經在吩咐侍衛們準備真宗起駕渡河北上了。
樞密院僉事馮拯正也在一邊,見高瓊如此性急,不由地站出來道:“大膽高瓊,竟然挾持聖駕嗎?”
高瓊不聽猶可,一聽大怒道:“朝庭大事,就是叫你們這些只會拍馬的文官弄壞了。你不過是會舞文弄墨而已,做到兩府之位。如今敵人大軍壓境,你卻只會在這裡罵我無禮。想來馮僉事自有高才,請立即賦詩一首,退敵三百里罷!”
亂世之時,書生遇上兵,那是有口也佔不了上風,馮拯氣得發抖,卻真的生怕高瓊將他推到兩軍陣前去退敵,只得恨恨退下。
這時候高瓊本是負責真宗身邊護衛,立刻催命衛士,準備好一切,推出輦駕就請真宗立刻登輦過河進入北城。
輦車出了潛龍院,直接往北出城,城外便是黃河滾滾浪花。澶州南城北城,正處於黃河之間,中是以浮橋搭上,接通南北。
車輦到了浮橋前,輦寬橋窄,真宗掀開轎簾,自車中看去,更是隻見黃河浪頭一片,卷得萬物不見,心中一陣感慨,不由地怔住了。
見真宗看著車外,輦夫連忙停了車輦。
高瓊正在車輦最後殿後,見車輦停住,立刻催馬到了輦後,他本是手執長戟,立刻以長戟揮在趕車的輦夫後背,喝道:“聖駕已經到了黃河邊上,還不快快過橋,更待何時!”
那輦夫忽然受了高瓊一戟,直覺地反應就立刻揮鞭——輦駕吱吱地上了浮橋三尺。
真宗在輦中忽然受到震動,差點摔倒,驚愕了一下,回過神來看了一下高瓊,點頭道:“過橋!”
過河之後,真宗直接率文武百官登上了北城城樓。
北城城外,一望數十里,盡是遼軍與宋軍的營帳,數十萬兩國官兵陣前對峙,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忽然澶州城的城頭上,出現了明黃的幄蓋,大宋天子率文武百官出現於城頭。宋軍三軍將士,立刻歡聲雷動,山呼萬歲之聲,竟響徹遼軍營帳。
坐在帳中的蕭太后,也被這一陣歡呼之聲,驚得站了起來。
遼國三軍的陣營,竟因此而陣腳大亂,整個士兵的佇列也為之凌亂。
真宗遙向三軍慰問之後,便問及射傷蕭撻覽之人。李繼隆引路,接見了前日射傷蕭撻覽軍頭張環,並觀看了放在城樓上的床子弩。
真宗方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龐大的弩弓,不禁好奇動問,張環躬身在旁恭謹地一一應答。劉娥侍立在一旁,看著張環一一介紹,有可以數枝連發的連弩、有單手可開的手弩、也有把弦踏在地上拉開的腳弩等,甚至還有用牛來開弦的車弩等,直看得人眼花繚亂。
張環不敢在駕前出示兵器,只是演示弩弓,均未上箭。倒是劉娥扮成內侍可以方便行事,她走了幾步,拿起放在架子上的一簇箭頭,仔細打量起來。但見箭頭呈現三稜形狀,各個剖面光滑異常,切口也非常鋒利,顯得寒光閃閃。
劉娥將箭頭拿給真宗看:“官家,您看這箭頭全成三稜!”
真宗令周懷政將箭頭遞與張環,張環奏道:“稟萬歲,這也是前人傳下來的,三稜狀可在射擊時令弩箭破空更加平穩,且在擊中敵兵時更加銳利,普通的木板鎧甲也可破甲而入!”
劉娥遙望著遼軍陣營,只見遠方一處營盤旆旗招展甚為集中,問道:“那是何處?”
張環道:“那就是遼軍王營,您看王營之下旗幟最多的地方,那一點紅袍飛舞,便是蕭太后親自出營在看咱們這邊的情形了。”
劉娥啊了一聲:“原來那就是蕭太后!”她忘形地撲在城牆上,極力探出身子,想要看清楚遠方的那點紅袍。那千軍萬馬塵土飛揚,那千萬亮錚錚兜鍪銀甲中一點紅袍,哪怕隔得極遠顯得極小,仍是極鮮亮招展的。
千軍萬馬,只簇擁著一個女人,千萬頭顱,只為她一言而落。這個女人,執掌著最驍勇的軍隊,執掌著大遼帝國。多年來遼國在南朝的北征之下只會節節衰退,這個女人令英勇無敵的太宗皇帝在一而再地在她的手中折戟沉沙,這個女人令衰落多年的契丹王朝反敗為勝,在繼遼太宗之後,跨越數個皇帝,第二次可以擁兵南下。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女人?她如今雖然歲已老志未衰,她執掌一個大帝國的時候,她兩番打敗太宗皇帝的時候,卻比現在的自己還要更年輕。
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