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官的肚子再塞進去,叫他帶著一肚子的錢去見閻王!”
王小波哈哈一笑,扔下齊元振,便有幾名頭領過來拖了齊元振剖腹塞錢。
齊元振那滿肚子塞足了銅錢的沉重屍體,高高吊在城牆上悠悠晃晃,四方八塞的人們紛擠而至,彷彿趕集似地爭著去看平時恨入骨髓的貪官屍體,興奮地高聲咒罵!
這些原是生活在最低層的人們,他們的人數是最多的,他們的地位卻是最低的。他們這一生中似永遠倦縮著身子,為一口飽飯而願意付出一切,像牛一般地幹活、像豬一般地吃食、像狗一般地活著。彷彿卑賤得讓那些大人先生們都可以任意踐踏,默默無聲地千年萬載永恆地忍受著。
他們卻也是人,誰也不想生來就應該忍受這一切,凡是人都有發洩憤怒的慾望,只是生活逼得他們一直忍受下去。直到這樣的忍受,他們也無法活下去。這個世道將他們逼到懸崖上仍是不放過,直到他們再也沒有任何退路。人心中的野獸被放了出去,壓抑一生的憤怒噴博而出,就會出現常人難以想到的血腥和殘忍。
大火已經燒起來了,就不會這麼容易停下來。
蜀道艱難,那只是對於官兵們而言,王小波的義軍,卻是早已經在多年與官兵玩著販茶的追逐中,翻山越嶺已成家常。
義軍們打一地就走,在巴山蜀水中如沒如猿猴般靈活。官兵們在後們疲於奔命,卻冷不防反而被義軍們自後頭包抄。山野草廬,城鎮巷弄,誰也不知道,那些百姓中,有多少是義軍的伏兵。
義軍們破青城、破彭山、破新津、破雙流、破溫江短短半年,已經是席捲整個西川之地,每日均有各地貧民前來投入義軍之中。每破一地,必均分財富與貧民。整個川中已經傳遍王小波之名。
當紛紛揚揚的雪花覆蓋著江原縣城時,城外白茫茫的雪地上,染盡鮮紅色的血。
王小波的義軍,與官兵相遇,廝殺在城外。
率軍的是趕來救授江原縣的西川都巡檢使張玘。當年自太祖為防前朝藩鎮割據之亂,禁中由中央直接指揮調動,地方能調動的只有廂軍。而廂軍平時只是充作監軍糧物等的雜役之用,並無作戰能力。因此上王小波的義軍一起,各州縣便難以守禦。張玘的軍隊,在蜀中算是戰鬥力較好的一支,張玘身為西川都檢使,此時親率兵馬,趕到江原城下,與王小波軍隊會戰。
但見一片混戰之中,官兵終於抵擋不住,向後退去。王小波一揮手中大刀,率眾追了上去。
忽然前面潰兵四散開來,卻出現了整整齊齊的數排弓箭手。但見萬箭齊發,向著義軍如雨般射來。
王小波身先士卒,本就衝在第一個,自是首當其衝。但見王小波大叫一聲,捂住額頭,但見一支羽箭直插入他的額頭,鮮血飛迸,他身邊的義軍也紛紛中箭倒下。
隨後而至的義軍頭領張餘楊廣二人大吃一驚,但見對面張玘親自拍馬衝了上來,兩人忙指揮身後兵馬衝上前去,冒著箭雨一批批的人倒下去,才趕在張玘之前,將王小波搶了回來。
埋伏已久的張玘伏兵趁機衝了上來,義軍大潰,直退至三十里之外,直到攻打另一門的李順得知訊息趕來,官兵這才退去。
當夜,張玘的大帳中一片歡鬧之聲,都是為張玘慶功。
張玘坐在上頭,眉州府、江原縣等各級官員和軍中將領在下相陪,桄杯交錯,酒氣熏人。江原縣令笑道:“下官敬張將軍一杯,將軍真是智勇雙全,下官今日在城頭親眼見將軍神箭,只一箭便取了那賊酋王小波之首。真是李廣復生,也不過如此呀!”
張玘面有得色,道:“平定蜀中之亂,這是本官職責所在。自大亂一起,各地州縣紛紛束手無策。本官是帶兵之人,自然先對這賊黨有所研究。常言道擒賊先擒王,這蜀中一帶作亂,便是王小波所起。而此人好匹夫之勇,行戰時常常自己先身士卒。因此我定下此計,只要一舉射殺了賊首,其餘賊黨自一潰而散。”
眉州知府忙趨奉道:“正是,方才探子們回報,王小波一死,賊黨群龍無首,都已經潰散。下官剛才就已經將今日戰況寫成奏摺,派人五百里加急,將此一捷報上呈京城。快過年了,王巡使這一份戰功,可正是最好的年禮了。”
緊接著,其餘各官員均是一番奉承敬酒,張玘雖然並不好奉承,但今日大勝,整個軍中人人興奮,盛情也是難卻,不覺也多喝了幾杯。
這一頓酒直吃到三更時分才散,眾人皆有了七八分的醉意,都被自己的下屬扶回去了,張玘也醉得伏案大睡,忽然睡夢中轟然大響,張玘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