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1/4 頁)
為了放置昂貴的實驗裝置,實驗樓後面的大草坪已經被施工人員刮掉。鋪上了可以照出人影的白色大理石地板,並且在原來的大草坪上。修建起了一座長兩百米、寬五十米的鋼架大棚。雖然這個鋼架大棚只是一座暫時的倉庫,但是裡面卻放著當今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儀器。即擁有人工智慧的工程機器人和大量用於組裝超空間傳訊衛星的零部件。為了保護這些高科技裝置,軍方在大棚內外設定了嚴格的安全防衛,大棚四周都有軍警彌小時站崗,大棚的塑膠牆壁上還有全方位的監控裝置,就連進門都需要驗證掌紋和聲紋,沒有通行證的人根本進
去。
作為蕭氏實驗室最重要的科研人員,蕭子顯和柳智博在整個實驗因區都是暢行無阻的,所以經過一番複雜的身份驗證毛後,兩人很輕鬆的就進入到了鋼架大棚內。
鋼架大棚內部達一萬平米的面積,使得人一走進去之後感覺非常寬敞。絲毫沒有壓抑感!在這種寬廣的環境下進行科學實驗,科研人員的心情都會好很多,可以極大的避免因為壓抑而造成出錯的事情發生。
超空間傳訊衛星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一艘太空飛船,所以個頭非常的大。為了裝下這個大型的宇雷衛星,工程師在設計這個鋼架大棚的時候,特意把前半部分完全空了出來,在大棚內形成了一個旦四平米的組裝大廳。
蕭子顯和柳智博進入大棚後。第一眼就看到在大廳的中央,放置著一座躺放在地板上的巨型大錐子。事實上這個大椎子就是超空間傳訊衛星的外殼,也可以說是一架底部直徑為十二米,長為五十米的圓錐型飛船,其外形就和中國神舟系類的飛船的返回艙類似。只不過因為神舟飛船的返回艙長只有2米。直徑也僅互米,看起來又小又胖,而蕭子顯設計的圓錐形飛船則龐大而修長,甚至於比美國佬的太空梭還要大。如果把神舟返回艙放在這個圓錐形飛船旁邊,就像小兔子蹲在大象旁邊一般。
至於為什麼要把飛船設計成圓錐形狀,其實很好解釋,飛船的底面空間內,需要安裝提供能源的原子能核聚變擴,而人工開啟一條蟲洞隧道需要的能源及其龐大,所以原子能聚變爐個頭很大,需要一定的空間才能安裝進去。至於五十米長的的飛船機身,則是為安裝螺旋狀的蟲洞隧道機而設計的,飛船機頭圓錐尖尖的部分,則是為了安裝功能強大的紅外攝像機和高畫質攝影機。
到時候蟲洞一開啟,這些攝像機就可以透過蟲洞偷窺孔,清晰的拍攝到距離地球千萬光年之外星球的樣貌。
當然這艘有十層樓高的超空間傳訊衛星飛船,在全部組裝完成之後。重量將超過千噸,當然不能用噴氣式推進起飛了,那樣光是跑道就要好幾公里長了。所以蕭子顯準備在衛星飛船的內部安裝一臺反重力裝置,等到飛船組裝完成之後,就直接把這座鋼架大棚給拆除,讓這艘大飛船在反重力裝置的作用下,用垂直起飛的方式慢慢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緣進入外太空,飛行的方式和電梯上升和下降是一模一樣的。
蕭子顯看到眼前龐然大物,在燈光的照射下散發著銀白色的光芒,頓時眼睛一亮,快步走了上去。
走近了之後,蕭子顯看出這艘衛星飛船的船殼構造共分兩層,內層鋪設有一層隔熱防輻射材料,防止衛星的內部精密儀器,被宇宙射線損壞。而衛星的第二層就是散發著銀白光芒的鈦合金了,鈦合金又被稱為“太空金屬”該種金屬強度大、密度抗腐蝕效能好,能夠抵抗一千攝氏度的高溫炙烤。所以狹合金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適於用來製造太空梭材料的金屬!
飛船外殼最重要的是焊接工藝。畢竟在外太空那種嚴格的環境下,飛船外殼即使只出現一條小小的縫隙。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蕭子顯像撫摸處女面板一般,上下檢視這艘飛船外殼的焊接工藝,好在中科院在焊接這個飛船外殼的時候。用的是奈米無縫焊接工藝。所以從外表上看起來,這架飛船的外殼上不但沒有一顆螺絲釘,甚至連一條縫都沒有。檢查完外形後,蕭子顯又開始用他的機械手在鈦合金上敲來敲去,以此來檢查這鈦合金外殼的厚度是不是合格。如果飛船的鈦合金外殼厚度太薄,一旦飛船承受不住一些小隕石撞擊,那麼這艘飛船,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被隕石砸的千瘡百孔。
檢查完飛船的外殼之後,蕭子顯又順著艙門鑽進了飛船的肚子裡面,曰川飛船內部片空蕩蕩的,只有一些事井安裝的用來固,訛儀器的架子。那些重要的儀器零部件都還沒有安裝進來。至於那些超空間傳訊衛星零件的組裝,則是蕭子顯接下去兩個月的工作了。等到組裝完工後,這艘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