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頁)
柳智博早已經呆在這裡了,特戰隊員自然是無事可做,三三兩兩的在龐大的船塢中到處閒逛。而柳智博來到這裡後,一直在研究一架正在船塢中執勤的哨兵機器人,也不這小子弄的,居然再沒依靠工具的情況下,把這架哨兵機器人的手腳給卸了下來,現在他正在想盡辦法將它們重新安上去。
而在遠處第一艘的運輸船在巨型機器人的推動下,被緩慢的推進了船塢的停泊位中。(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兩兄弟的談話
第二十五章 兩兄弟的談話
暫時做完了手頭工作的蕭子顯,獲得了一段難得的清閒時光,他雙手抱在胸前,安安靜靜的站在船塢的堤岸上,遠遠地看著運輸船被推進船塢中。
作為一名科學家,最喜歡看的就是這種巨型機械相互摩擦運動時的場面,比起看任何人體動作片都要過癮。在學科學的人眼裡,只有當人腦的創造力和工業製造相結合時,才能夠創造出這種偉大的機械產品。
此時的蕭子顯突然回憶起來,剛才他在中央指揮中心的螢幕上看到了船塢的設計圖,實際上整座月球基地的船塢就是一座機械蜂巢,那些大大小小的飛船就是蜜蜂。整座船塢從外形上看,是一座堅固嚴密的六角形柱體結構建築,總體外形更像一個蓮子。
船塢的一端為六角形開口,由無數更小的六角形航站樓組成,就像是蜂巢的開口可以讓無數的蜜蜂進出一樣,這座機械蜂巢無數的小航站樓距離月球表面只有幾百米遠,一開啟門就可以讓飛船進出。而且航站樓都有自己專用的進出通道,彼此之間不會干擾到。
老祖宗為什麼要將船塢造成蜂巢的模樣呢?原因就是隻有將船塢結構設計成這種由成千上萬個六邊形巢房組成的蜂巢,才能在消耗最好建築材料的情況下,造出最堅固容量最大的船塢。
就像地球上的蜂巢一樣,這個由無數個單體巢房組成的蜂巢,可以方便成千上萬只工蜂同時進出。不信的人可以去捅一下蜜蜂窩,立馬就可以看到整個蜂巢中所有的蜜蜂,都可以在幾秒鐘之內飛出來對你展開慘無人道的攻擊。而月球基地的這個巨大的機械蜂巢同樣如此,船塢的開口處有數不清的航站樓,一旦基地出現緊急情況,基地內的人員可以在短時間內將裡面所有的飛船都開走。畢竟你要是把船塢建成其它的形狀,把飛船一艘艘疊起來放著,等到了要命的時刻比如基地遭受致命攻擊,再讓飛船一艘艘的起飛恐怕就來不及了。當年曹操被火燒赤壁不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麼,大量的船隻擁擠在一塊,一把火燒過去沒有幾艘能逃得出去。
這個被埋在月球地底的巨型機械蜂巢到底有多大呢?最簡單的資料就是,這座蜂巢最外層的六邊形開口,每一條邊長約兩百公里,蜂巢的主體建築則深入地下達八百多公里,幾乎佔據了小半個月球的體積。
而且在巨大的機械蜂巢中,每個小巢房裡面都可以停泊一艘飛船,大到戰列艦,小到炮艇盡皆可以停進去。同時還有很多巢房裡面還兼具修理功能,一旦戰艦在外面受損,回來後馬上就可以拖進這種巢房中單獨進行修補,而不會影響其它艦船的進出。
蕭子顯現在所站的位置,就是這座機械蜂巢的其中一個航站樓裡面,他的身後就是一個小巢房。當然這個小巢房的“小”,是相對於巨大的主體機械蜂巢來說的。每個小巢房的體積即使再小,也能停泊一艘個頭最大的戰列艦。所以相對於人來說,這種小巢房是大的難以想象,蕭子顯估計就算把全世界排名前十摩天大樓一起塞進來,這裡面的空間都綽綽有餘了。
至於自己具體站在機械蜂巢的哪個航站樓裡面,蕭子顯就不清楚了。畢竟是軌道列車把他送到這裡來的,反正一切都有電腦系統來排程,他可沒時間去研究這座機械蜂巢裡面的路該怎麼走。
蕭子顯抬頭仰望著這個巨大的航站樓,高聳的穹頂讓人心曠神怡,目測一下大約有五六百米高,兩邊的牆壁向深處延伸,根本就看不到盡頭。
這種單獨的蜂房,最大可以裝進一艘戰列艦,所以當小個頭的運輸船被送進來的時候,相較之下就顯得格外的迷你了。
就在第一艘運輸艦快要進入泊位的時候,蕭子顯看到柳智博依然蹲在地上,折騰那架可憐的被他拆得七零八落的哨兵機甲。
蕭子顯有些無奈的走過去將他提起來,罵道:“就你那點工程機械技術,在學校裡拼裝一下機器人玩具還行,這種哨兵機器人只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才懂得拆修的。你把它拆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