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頁)
這孰輕孰重太宗還是很分的清的,故而每日上朝的時候。這太宗依舊是一幅笑嘻嘻的樣子。
若真的要說有什麼地方和以前不一樣了,那恐怕就是這太宗對那些士大夫比以前都要好了。
有些年老的官員在議事的時候,這太宗也是會酌情的給他們一張小板凳。讓他們能夠不用站的那麼吃力。
太宗的這一舉動一出,這士大夫的地位是立馬又提高了一個檔次。不少普通的武將,在飯館遇到那些士大夫的時候。
也往往只有退避三舍的份了,不少士大夫都覺得這太宗是要比那太祖好的太多了。這士大夫的春天是又要來到了。
誰讓當初那太祖在和那宰相議事的時候,使了了個、計策悄悄的把那宰相的椅子給弄沒了。
自打那以後這士大夫議事就只有站著的份了,雖然那太祖用一杯酒把這士大夫給捧了起來,把那些武將給打落了深淵。
但是這無座一事卻是讓不少計程車大夫至今依舊是耿耿於懷,要知道在他們的眼裡自己可是那麼的高貴怎麼能受到一丁半點的輕待?
如今這太宗雖然沒有把這議事有座亦是給恢復過來,但是這些士大夫卻是對這未來充滿了信心。
畢竟這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這太宗這麼做終究是要顧及那太祖的顏面的。可是在那些士大夫高興的忘乎所以的時候。
那正在練字的劉娥卻是不經意的嘆了一口氣,自己的身份註定自己只能在這院中度日。但是這並不代表她不知道外頭的事情。
在聽到那太宗的一系列舉措之後,這劉娥倒是擔心起了那劉希和龔美了。要知道這二人如今都是可以算在那文人一列的。
一百五十四、佔盡理字底氣足
如今這太宗玩了這麼一手,到時候若是殃及到了自家的兄弟。這劉娥若說不心疼那肯定是假的,但是這劉娥對那太宗的做法倒也是頗為贊成。
畢竟由這太宗來做這件事,總比日後由趙恆或是她來做要來的更為好些。要知道若是由這太宗改變那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那阻力自是要小些。
一來是因為這太宗的皇位本就是從那太祖手裡得來的,若是他有心要改變那太祖的制度。
倒也不是沒有可能,二來則是因為若是由這太宗出面。到時候就算是有人想要阻止,那太宗也未必會像那趙恆一樣輕易的妥協。
要知道這劉娥想也不用想,就能知道那些士大夫們若是規勸那太宗。多半是借用祖制不可廢的名號,可是這太宗本就不願向那太祖妥協。
這樣一來這變革恐怕是勢在必行的了,其實這劉娥想的這幾點都不錯。但是她卻是算漏了那太宗心裡想的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繼承人三字。
這太宗不是一個不學無術之人,從他每日研讀《太平御覽》這一事上面就能看出些端倪。這太宗研讀古書,哪裡還不明白這歷朝歷代皆是逃不掉這“變法”二字。
秦時孝公,漢時武帝,至於那唐朝則是更加的不用提了。那武則天一出,多少祖制頓時就化為了過眼雲煙。
這每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背後,總是逃不掉這“變法”二字。可是這太宗也知道凡是啟動變法的人,這所要付出的代價和承受的壓力那是巨大的。
一個不慎就有可能遺臭萬年,故而這敢於變法的皇帝自古以來皆是屈指可數的。這能夠成功的更加是寥寥無幾,這太宗雖有心把這個爛攤子丟給自己那兩個兒子去解決。
但是這知子莫若父,這太宗很清楚自己的那兩個兒子是什麼料子。那趙元僖雖然剛伐果斷,但是他生性太過殘暴。
若是由他繼位。姑且不論他那幾個兄弟是否能夠平平安安的活下去。單說這變法一項,這趙元僖就很有可能重蹈那隋煬帝的覆轍。
這太宗自是不能那自己的那些兒子和這大宋的未來去做賭注,至於那趙恆雖然不會像那趙元僖一般偏激。
但是他的性子實在是太過溫和了些,若是那太宗沒有看到那幽雲十六州有望重回故土。那讓那趙恆繼位恐怕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這趙恆天性醇厚他那幾個兄弟只要不生出什麼二心。自是能夠做一個一世安康的富貴閒王,而且依著那趙恆的才幹。
想要把這些固有的國土固守住,倒也不是什麼困難只是。只是再難有拓展的可能了,但是說不定這趙恆就是,一個漢景帝的料子呢?
日後若是培養出了一個漢武帝般的人物,這大宋何愁不能長長久久!可是如今這幽雲十六州已經有四城被這宋朝收回了,這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