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這國家也就會因此而慢慢的走向衰弱,對於這一點這太宗也是在經歷過那麼多事情之後才發現的。
雖然有些晚了但是和劉娥相比卻是算早了。那劉娥前世可是一輩子都沒有想通這個道理,直到是後來自己看到了這大宋的漸漸衰敗後。
方才是想到了這些,當初她之所以能夠對那中儒家思想依舊是處於接受狀態。無非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同時她也不敢放手一搏罷了。
只是現在想來這大宋不就是在這麼一次次的不敢中漸漸的走向滅亡的嗎?因著這宋朝雖然是儒家學說最為盛行的時期。
但也是因著這樣,有不少的儒家弟子也是慢慢的走向了轉牛角尖的路。這朱熹和程顥兩人不就是最好的代表嗎?
存天理。滅人慾?要是真的能夠這樣,這也就不會有那嚴蕊的事情發生了。那朱熹也就不會到死都沒有能夠擺脫這爬灰的名聲了。
而且這周禮中還有那奔者不禁呢!他們二人說白了也就是那種沽名釣譽的人,要是真的能夠做到和他們說的一樣。
這兩人恐怕早就可以說是聖人了,這太宗因著早就對那些不時的在自己耳邊嘀咕的那些所謂大儒煩透了。
乾脆就把他們一道打包扔到那裡去給那些依舊是處於那些大儒口中的“蠻夷狀況”的遼人,講課去了。
你們既然一直說什麼要把自己那儒家學說發揚光大嗎?如今這麼一個好機會,你們一個個的還不趕緊感恩戴德的謝謝我。
還在那裡唧唧歪歪個什麼勁?平時你們不是一直都喜歡對我說教嗎?可是我就一個人,而你們人又那麼多。
乾脆去那邊境處講吧!那裡聽的人可是要多得多了,對於這太宗的旨意這些人恐怕也就只有在心裡暗自唾罵這太宗一點情面也不講了。
可是這面上卻不得不表現出一幅自己中了大獎的樣子,到真的是應了那句老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只是他們卻比那啞巴還要來的可憐,他們不僅要承受那黃蓮的苦,這面上還是依舊要保持一幅吃了蜜的樣子。
這看著就只叫人發笑,聽著那趙恆跟自己繪聲繪色的說那些大儒吃癟的樣子。這劉娥實在是忍不住了,倒也是不顧自己的形象大笑了起來。
前世自己可是沒有少受這些大儒們的冷嘲熱諷,這一回太宗的做法倒也是變相的替她除了一口惡氣。
倒也不知是這劉娥今年是不是福星將至還是怎麼的,不僅她一貫厭惡的那些大儒們在朝堂上吃了不少的虧。
自己的弟弟又在那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更重要的是嗎太宗終於肯鬆口了。因著那劉希和趙恆兩人的連番求情。
這劉娥終於完成了自己前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側妃之禮嫁給那趙恆。至於當初太宗的那道逐出京城的聖旨。
則是被眾人選擇性的給遺忘了,就算有心人想要拿他做文章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了。因為那太宗當初只是不讓那劉娥進京罷了。
並沒有說不讓那劉娥永遠不進京,劉娥如今是這朝中少數的能文能武的良才——劉希的嫡親姐姐,這太宗再怎麼樣看在那劉希替自己打下那麼多場勝仗。
又把那貴州治理的井井有條的份上,也是必須要認下這個兒媳。畢竟這劉娥和那趙恆的事情早就在這京中傳開了。
如果這劉娥不嫁給那趙恆的話,這劉娥一輩子恐怕真的要沒有一人敢去了。可是這劉希如今貴為皇帝身邊新晉的紅人。
他在這世上唯一的一個姐姐,卻始終不能夠嫁人。這換誰誰都不會樂意的,而且那潘美已死。這郭雲看上去又不是一個好的。
這趙恆日後萬一遇上事情,他恐怕是連真正的心腹班子也是湊不出來的。無論是wield了安撫那個新出鍋的將才——劉希。
還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日後好歹也能夠有一門可以借的上力的岳家,這劉希都是那趙恆必須要娶回去的。
雖然說這後族太過強大不好,但是這劉希和劉娥的關係這太宗也是清楚的。這二人其實不是真正的姐弟關係。
日後倒也是可以利用這一點讓那劉希和劉娥脫離關係的,我們姑且不論那太宗的心裡究竟是在想什麼。
但是劉娥和趙恆兩人在得到了那太宗的確切的答覆後,這可以說的上是心境最是平和不過的兩個人,竟也是激動的不行。
這劉娥也知道這一回太宗肯鬆口,這劉希恐怕是沒有少出力。單看劉希哪裡薄的不能再薄的賞賜,和那尹繼倫的厚的不能再厚的賞賜相比。
這劉娥再傻也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