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原則,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行事為人也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一直拿著太子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以前散朝後,趙元僖有時還會和一些官員,攀談幾句。如今因自己已經升為開封尹兼侍中,並且自己如今又是太宗膝下最為年長的皇子,趙元僖自是知道要避嫌,唯恐自己與那些大臣來往過密,到時候引得那太宗胡亂猜忌。
只是趙恆就不同了,他一貫是一個閒散王爺,手中也不像趙元僖那樣握有實權。雖然也需要注意避嫌,但是並不用像趙元僖那樣草木皆兵,而且趙恆一向是一幅彌勒佛的樣子,臉上一直掛著微笑。不少新進京的大臣,他也沒有因其官位底下而瞧不起,依舊是對其好聲好氣的。對於那些手握實權的老臣,也沒有阿諛奉承故意討好,只是和對待那些沒有實權,品階低下的官員相比,倒是多了幾分疏遠,少了幾分放鬆。
這一切都被太宗看在了眼裡,這趙元僖的確如自己所料一般兢兢業業,行事也是頗有明君風範。但是對於自己就太過苛責,和趙恆的悠閒儒雅相比,倒是少了幾分上位者該有的胸襟氣度。略顯得有些拘謹,小家子氣了,但是他的那份勤懇和認真,卻是趙恆沒有的。“看來還是得要繼續看看”太宗自言自語道。
因這趙元僖如今是自顧不暇,龔美這裡的暗線也早已經,被那管家林福給滅口了。如今趙元僖對於這南康縣的情況,可真是一問三不知了。不過經他這麼以倒騰,反倒是讓這李府和龔美的關係,更為親近了。
當李母得知自己兒子中毒,乃是因為自己特意給他準備的那一盤海鮮給鬧得。心裡自是自責不已,懊惱自己為什麼別的都不準備。卻偏偏聽了廚房裡的廚子說,這幾日的應海鮮剛剛上市甚為美味,而一時頭昏給他準備了這麼害人的東西,差點就要永遠都見不到自己的兒子了。同樣對於那救活自己兒子的葛姓老者,也是萬分感謝。本不想讓書院破費,想要自己去支付那二十貫銅錢的懸賞銀。
卻沒想到被龔美給婉拒了,這李毅說到底也是在書院裡中的毒,而且也是因為吃了書院裡免費提供的時令鮮果,方才會和他早前食用的海鮮相沖,從而造成了這麼一出事故。書院怎麼說也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況且這李府不僅僅是在這南康縣頗有勢力,就連京城裡也有李貴妃在替他們撐腰。龔美自是知道這李貴妃,一貫是支援趙恆繼任太子之位的,自然也就不好再收那李府的錢了。
畢竟這日後還要那李府幫忙的地方,還多了去呢!自己今日就暫且當是,花了二十貫銅錢,替自己和趙恆結了個善緣吧!李氏夫婦見龔美執意不肯收下,自己準備的那些銅錢,也只好作罷,只是心裡卻是暗自記下了龔美的這份情。
因被這李府這麼一鬧,縣城裡的不少人都對書院持以敵對的態度。如今這事情已經是水落石出了,李毅中毒一事,並不是書院害的,而是一場意外。這李父自然是要還書院一個清白,不然別說是龔美了,就連自家兒子李毅也不會原諒自己。李父和城裡的幾名士紳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暫且放下自己的面子,帶頭去替書院重新打造了一塊匾額。
從城裡一直敲鑼打鼓的送到了城外的書院,一路上是引來的不少民眾的圍觀。這樣一來書院也算是徹底洗清了自己身上的汙點,再也沒有人會對書院指指點點了。因聽自己兒子曾對自己說過,這書院的經費一向是頗為緊張。若是以前的書院李父自是不會管他,畢竟這件書院倒了自然還有其他的書院還可以選!
但是這回不僅是自家兒子堅持要在這間書院一直讀下去,而且龔美還救了李毅一命。李父自是樂的替書院募捐,但是又害怕王禹??那些文人,為了清高而不肯收下自己捐送的錢財。乾脆就把自己名下的,書院旁邊的那幾塊地送給了書院,美其名曰見書院太過狹小,想要讓書院能夠有地方擴建,這畢竟也是自己這當地名流所應該做的。
一些原本就不願和書院為難,但是當時迫於李父的壓力,不得不跟其一道詆譭書院計程車紳。此時見李父帶頭向書院捐地,為了擬補自己當初的行為,也都紛紛巧立名目,向書院捐送各種各樣的物件。
等到這一切都平靜了下來,那葛姓老者也徹底治好李毅。龔美也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的詢問那老者的來歷了,本來龔美還以為那老者只是一名普通的醫師,最多也只不過是一名當代隱士。可是一問之下,就連書院裡一貫自視清高的朱旦和徐良,也對老者是拜服的五體投地,恨不得能將其奉為自己終身的楷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