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部分(第1/4 頁)
透�榷疽┮謊���橇⒓純�忌賢孿灤骸K尉�惱蕉妨θ竇醯�⑶抑換嵩嚼叢餃酢�
這時元軍才開始了攻擊。
元軍在崖山西山頭上架起西域炮轟擊船陣中間帝昺的御艦,幾炮之後御艦上迅速作出反應,張起了巨型布簾遮擋炮石。效果相當好,據記載巨石擊中布簾,御艦巋然不動。因為宋軍船陣的選擇地點非常欠抽,居然離主動放棄的崖門不太遠,炮轟不奏效之後,張弘範決定用火攻。
一艘艘滿載著柴草的小船被點燃,直衝南宋的船陣。
宋軍水兵用長杆抵住火船,不讓靠攏。偶有漏網的,塗滿了溼泥的船外板還真的頂用,火焰沒法立即燃起,隨即被南宋水兵用海水澆滅。
相持不下,這麼說並不準確,元軍根本不擔心宋軍有哪怕一點點的進攻。一千餘艘木製戰船綁在一起,得用什麼樣的發動機才能推得動?
一座不動的船城,不知道有什麼樣的攻擊力!
張弘範決定再一次勸降,他早有準備,隨船帶來了張世傑的外甥。該外甥三次進入船陣勸降,張世傑不為所動,回答得鐵骨錚錚:“我知道投降能活命,且能富貴,但忠義之志絕不動搖!”
公元1279年二月初六,元軍發起了總攻。那一天烏雲密佈,海浪洶湧,大海表現出了它狂暴的一面。元軍水師兵分四路,從東、南、北三面向崖山外的宋軍船城進攻。張世傑率眾力戰,從黎明時分直到黃昏降臨,歷經漲潮、退潮兩個時段,士兵和船陣先後崩潰了。
士兵們疲勞飢渴、上吐下瀉,加上一整天的激烈戰鬥,早已不可支撐。看似堅固的船城只能防守無法反擊,永遠立於不勝之地,解體只是遲早而已。
元軍摧毀了宋軍外圍的七艘大艦,突入船城內部。到了這個地步,張世傑才下令砍斷大索,各船逃生。這讓當時的海面亂成了一鍋粥,張世傑本人居然無法接近他最應該保護的物件——帝昺。當時黃昏降臨,暮色四合,風雨大作,張世傑遙遙望見帝昺的御艦,他沒法親自去接,只好派人架小船過去。
操船者不顧一切地在激烈交戰中的戰船間划行,奇蹟般地接近了御艦,並且爬了上去。
宰相陸秀夫唯恐來人是元軍假冒的,斷然拒絕把帝昺交給來人帶走。
這種擔憂絕對是有必要的,國亡在即,無數可恥的投降者挖空心思想找進身之階,此時帝昺無疑是最好的投降禮物,怎麼能隨便就交出去?!
接應者無奈,只好退走。遠處停在外圍的張世傑無奈,只好率領十餘艘戰船,保著楊太后,順著退潮的海水揚帆遠逃。
帝昺的御艦被圍在戰場中央,無論怎樣都沒辦法逃脫了!
或死或降,別無他路。陸秀夫在黑夜中決定以死殉國,他仗劍把自己的妻子兒女都驅入海中,他的妻子死死拉住船舷不鬆手,他長嘆一聲,喝道:“都去!還怕我不來?”
陸夫人鬆手,沉入了大海。
陸秀夫轉身望向年僅八歲的宋帝趙昺,流亡至此已近三年,航海逾萬里,所為者何來?難道只是為了活下去嗎?!
他抱起了帝昺,對這個孩子說:“國事至此,陛下應為國死。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說完,他緊緊抱住他的皇帝,縱身跳進了波濤洶湧的大海。
宋帝國至此終於滅亡,不管它是否軟弱,不管它是否屈辱,它的最後一位皇帝和宰相,以世間最決絕的方式為它畫上了句號。
崖山之役,南宋全軍覆滅。據載,第二天凌晨,“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這些人和陸秀夫一樣選擇了決絕,選擇了尊嚴。
在遠處的海面上,張世傑的船隊終於逃出生天。楊太后聽到帝昺的死訊,痛哭道:“我忍死到今,只為了趙氏一塊肉啊,現在沒希望了!”隨後,她也投水自盡,為趙宋殉葬。
張世傑不久後死於一場海上颶風。
至此,流亡小朝廷全體覆滅。後人翻閱這段史書,感嘆者有之,搖頭者有之,憤怒鄙夷者更有之。比如有人評論說,陳宜中能逃而不能死,陸秀夫能死而不能戰,張世傑能戰而不能謀說這些有什麼用,他們真的有經天緯地之才,何至於遠逃萬里,在崖山與敵死拼?
一家一姓的天下歷經了三百一十九年,因為上位者大都是些或庸碌無才或無恥貪婪之輩,註定了元氣盡喪。所以,國家滅亡是無可避免的。
所爭者,只是滅亡的方式。
在這一點上,趙宋之亡,除了陳宜中等無恥之徒外,陸秀夫,哪怕是張世傑都可以無愧於史冊後世。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