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普送李繼捧回西夏牽制李繼遷之前的老樣子。
這真的是勝利嗎?
重心轉向大西南,蜀川方面的王繼恩成為焦點。他和副手曹習分兩路合擊成都,一路快速突破,行軍途中順手牽羊一樣派出了幾千人馬去梓州援助張雍,結果二十餘萬起義軍瞬間崩潰。
回到前面的那個問題,起義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毛病就出在最核心的那個人身上——李順。
在歷史評價中,由於他攻破了成都,建立了政權,人們普遍把他的成就定位在王小波之上。但是,縱觀他的一生,他就是一支菸花,在綻放的最初的那一剎那,就已經散發出了所有的光芒和壯麗,在之後的所有時間裡,都只是剩下來的空殼子而已。
攻下成都之後,他把自己真的當成了皇帝,不管前線發生了什麼事,他都始終坐在成都城裡,讓自己的同夥去給自己擋災。
再看看歷史上成功的那些農民起義者,劉邦、朱元璋,甚至李自成,他們從始至終,幾乎從來沒有脫離過戰場,尤其在最關鍵的幾個戰役中,他們都站在隊伍的最前列。起義者的低端裝備和戰爭素養就決定了想成功、想生存,就必須身先士卒!
李順在玩失蹤,再看看農民軍的戰術。王繼恩入川之後,一路行軍,攻城拔隘,直到打到了成都城邊,都沒有經受過一次大規格的兵團決戰。起義軍的城池與城池之間根本就沒有聯絡,隨便宋軍一一擊破,就像他們沒有統一的建制。
這樣的防禦,比當年的後蜀孟昶都不如。
五月六日,宋軍抵達了成都城下,即日攻城,十餘萬起義軍被當天擊潰,三萬餘人當場陣亡,成都就陷落了,一天都沒有支撐下來。這就是這次起義的成色,以飢寒反抗,因富貴失敗,他們一點都不壯烈。
“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王小波的驚世之言猶在耳邊,可惜,早就被“大蜀王”李順扔回到青城老家去了。多麼美麗的夢想,曾經那樣的讓人怦然心動,但最後只是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記錄——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均貧富的口號。
王小波起義就此結束,不管當天李順是不是真的戰死了,還是下落不明,在三十餘年後,才在廣州被抓遇害,都已無關緊要。
時光流逝,到了宋淳化五年,公元九九四年的九月,這時距離成都的陷落已經過去了近四個月,距李繼捧被押送京師,李繼遷棄城逃亡同樣過去四個多月,宋朝皇帝趙光義坐在開封城的皇宮裡,把人都趕走,他得靜靜地想一想,這時與開戰之前到底有什麼不同。
說西北,似乎很成功。在七月間,李繼遷派自己的親弟弟李延信進京上貢,青鹽拿不出手,帶來了好多匹上等的党項駿馬,並且正式謝罪。在謝罪的表文中他率先表示應該把這段記憶刪除,為了誠意,他自稱仍為“趙保吉”。也就是說,他在強調他仍然是宋朝的臣子。
噓——此人竟然投降了夠誠意,也很有面子。趙光義決定要給臣子改過的機會。他回覆詔書,也以趙保吉相稱,等於同意了李繼遷的認罪。
似乎這場戰爭沒白打,但是細想一下,李繼遷叛宋的最重要的兩個象徵——遼國的義成公主和西夏國王的頭銜,仍然留在小遷遷的身邊,哪樣都沒向遼國退貨。
這就是輸贏的真正結果,李繼遷的腳仍然同時踩在宋、遼兩國的船舷上,什麼都沒有改變。一定要查一下真實的得失,那麼靈州已經安全了。雖然那也是暫時的。
看西南,趙光義的心情和他大哥當年的一樣,因為王繼恩這個大太監也完全複製了當年的王全斌。他進入成都以後,“縱卒剽掠子女玉帛”、“殺人如戲謔”,把蜀川百姓徹底激怒,結果成都城門十里之外,就再次烽火遍地。
李順變軟了,一個叫張餘的人站了出來,他看得很準,宋軍奪下的只是蜀川境內的幾個重要城市而已,“農村包圍城市”,他再次揭竿而起,只率領了萬餘人,就向宋軍發起反攻。這時他的成功不知該喝彩,還是要感覺悲哀。
他們又有戰鬥力了,沿長江東進,先後攻克了嘉州(今四川樂山)、戎州(今四川宜賓)、瀘州(今四川瀘州)、渝州(今四川重慶)、涪州(今四川涪陵)、忠州(今四川忠縣)、萬州(今四川萬縣)、開州(今四川開縣)等八州,勢不可擋,進而繼續攻打夔州(今四川奉節),只要再打通了這一關,他們就能東出三峽,徹底擾亂趙家的天下。
又有了動力,是因為再次被虐待,這是他們的可怕?還是他們的可憐?抑或是可恨?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