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百姓們又哭又叫,隨行的大臣們更加嚇得不知所措,可是趙匡胤卻在御輦裡慢慢地站了起來,他望著來箭的方向冷笑,猛地拉開了衣襟,叫道——教他射,教他射!
笑話!千軍萬馬之中,無數血戰之後才活下來的人,還會在乎這區區的一支冷箭?但是趙匡胤的心理卻被沉重地打擊了,看來反對他的人不僅有,而且就在他的身邊。怎麼辦?是繼續寬大為懷,不予計較,還是立即全城搜捕,就此大開殺戒,施展鐵腕政策?
這的確是個問題,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敢於對天使咆哮,卻不見得也敢在惡魔面前叫板,所以,鐵腕一定會有效。
但是這樣一來,還能談到他的新朝風範嗎?他和之前半個世紀裡各個短命暴戾的小朝廷們有什麼不同?那一天,三十四歲,血性強悍,從未在戰場上示弱於人的皇帝又緩緩地坐下了,他命令保持安靜,繼續前進,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不僅如此,皇帝的心情似乎也沒有受到影響,他給李筠寫了回信,高度地讚揚了李筠的那顆忠君愛國之心,並且表示相信李筠會一如既往地對他忠心耿耿,為了表示感謝,他還特別加封了李筠的長子李守節為皇城使。
一切的跡象都表明,宋朝的天子不為已甚,不管是真的相信李筠沒有謀反之心,還是真的很忌晦李筠的那份超高的資歷,趙匡胤都以笑臉示人,一團和氣春風。
那麼就又輪到李筠出牌了,還是那個老問題,反?還是不反?到底反不反李筠在同一個漩渦裡陷得越來越深,機遇和危險,一無所有或者贏取天下,這樣的反差可真是讓人抓狂!怎麼辦?到底怎麼辦?
關鍵的時刻,李筠的兒子李守節站了出來,就算是為了他自己的命運,都得勸一勸他這砍自家樹根的老爹了。問題其實多簡單,想想能和潞州結盟的人有幾個?都可靠嗎?北漢的劉鈞就算真心相助,他能敵得過趙匡胤嗎?而其他的人都在觀望,到頭來就只是以潞州一州之力來和宋朝全國對抗,這樣能贏嗎?
道理淺顯易懂,相信稍微有點智力的人都會知道該怎麼辦了。但是前提卻有一點,那就是理智還在。面對兒子的苦苦勸說,李筠的反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居然這樣下令——很好,你說得都對。這樣吧,我派你去開封,你親自去見一下趙匡胤,給我探個虛實明白,也順便可以給他謝個恩。
李守節呆呆地看著自己的父親,他真的沒法相信,這命令竟然真的是他父親給他下的。這時想必會有一個問題在他腦子裡自然生成了——老爸,我是你親生的嗎?
別怪李守節,換了誰都會這麼想。
要知道,政治只是一種需要,它無所謂真假。不像愛情,必須得身心合一。政治只是政治,根據需要會隨時調整,這時趙匡胤都已經明確地表態了,相信你,鼓勵你,並且獎勵了你,你還要再探什麼?而且還派你的兒子親自去探個“明白”?
你想明白什麼呢?想看看趙匡胤是不是真的很有誠意,試試他會不會就此抓了你的兒子,來要挾你,讓你不得不聽話?還是到那時你還想著讓天下人再大吃一驚,你公然宣佈——大家都聽清楚了,李守節根本就不是我的親生兒子,他趙匡胤愛殺就殺吧徹底瘋頭了吧?
但是李筠板起了臉,無比正經地告訴兒子,他是認真的,他真的下了這樣的命令。
那好吧,可憐的李守節只好告別家人,獨自進京,去見一見新科皇帝趙匡胤。而趙匡胤也沒有讓他失望,第一句話就差點讓他昏了過去。
趙匡胤笑吟吟地問——“太子,汝為何而來?”
這一句,不僅讓李守節害怕,就連趙匡胤身邊的人也弄不明白了。為什麼之前要極力地安撫李筠,而現在又開門見山地點明李筠的反意?這不是朝令夕改,自相矛盾嗎?
不,一點都不矛盾,只是內幕裡的事沒法讓所有人都知道。就在這時,趙匡胤已經收到了一個讓他差點昏過去的訊息——李重進反了。
歷史證明,李重進才是那種嘴上叫哥哥,腰裡摸傢伙的標準的造反貨色。他之前給趙匡胤編織了一個無比美好的假象,不僅臣服,而且心悅誠服、一服到底。可是背地裡他卻不僅僅磨快了刀槍,擴招了人馬,更加開始了著手聯絡同黨。
他瞄上了李筠。作為同齡人,李筠是什麼貨色他可比趙匡胤瞭解得太多了,沒有什麼試探,他直接派人去和李筠結盟。在李重進的心裡,上戰場是殺人,造反不外乎也是殺人,有什麼大不了的!至於皇位嘛,多年以來,他不可能不想,柴榮就算了,可是趙匡胤算是什麼東西?一個稍有戰功、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