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1/4 頁)
但是要注意他,他才是這個時代裡最強有力的一位權臣,不管是絕世聰明而且兼職語言大師的王欽若,還是瀟灑凌厲、百無禁忌的寇準,甚至就連皇帝趙恆本人,都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個個翻身落馬,狼狽不堪,並且再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而且他的事蹟,都可以與“太祖代周”、“平荊湖”、“收兵權”、“契丹和戰”、“西夏叛服”等這樣的天下大事所抗衡,在《宋史紀事本末》裡獨立成章,叫做“丁謂之奸”當然,這都是後話了。不過聖相所遺留的六大讖語裡就有關於他的一句。
或許只有李沆才能對付他吧,不過也僅僅是在第一步上防範——永遠不升他的官。如果一旦讓他得位,歷史證明,他橫掃了一切。
話題變遠了,回到寇準和畢士安的身上。是不是看著很不公?寇準如此大名、大才,居然被皇帝硬生生地壓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翰林學士底下,還鄭重宣告,要畢士安以“宿德”來“鎮之”,這也太欺負人了吧?!
可是轉眼之間,寇準的報應就到了。讓他平時那麼囂張,開封府尹、三司使雖然也不小了,但是畢竟不是宰相,他剛剛當上了副宰相,就被人上告,罪名足以讓他抄家滅族。
說他與安王趙元傑勾結謀反!
寇準立即就嚇呆了,還記得趙廷美是怎麼死的嗎?盧多遜是怎麼倒的嗎?他和趙元傑就是三十年之後的真宗朝再版!
而且最可怕的是,這種事沒法辯解,越描越黑,就算當時皇帝放過你,可是最惡劣的印象已經被記住了,這一生就算徹底完蛋。
就在這時,畢士安的仁德開始閃光,一位忠厚的長者不僅可以解開無形的枷鎖,甚至還能挽救崩潰邊緣的民族和帝國。歷史為證,沒有他,就沒有寇準,更沒有以後的百年和平。
不是他的事,可是畢士安主動伸手接了過來。之後他以並不高深的資歷,更不隆重的聖眷,開始力保寇準。
只要稍微看一下這個案子,就會知道他在冒怎樣的風險。
告寇準與趙元傑勾結謀反的,居然是個平頭老百姓,叫申宗古。邪門吧,一個普通老百姓,居然能知道當朝宰相和親王之間最隱私的秘事,是不是很離奇?但更離奇的是,這事居然被正式立案,上傳中央了!
要沒內幕才怪,這位申先生背後要是沒有大傢伙挺著才見了鬼這樣顯而易見的官場勾當,人人都看了出來,大家都往後躲。甚至都可以想象,在宮廷深處,權謀計算中長大的趙恆對這些更懂,根本就騙不了他。但為什麼某些人還要用這樣的假招子來誣陷寇準呢?
因為管用。不管怎樣,這都證明了寇準不得人心,只要他登上了相位,就始終會有人鬧事,為了正常工作,皇帝都得罷免他!
就這麼簡單,而且誰敢跟寇準站在一起,就會立即成為這些人的死敵,平白招惹麻煩,斷自己的活路。
很頭疼,但是別忘了畢士安也當過開封府尹,怎麼審案他懂,而且別以為仁德就代表了軟弱。畢士安的辦法兇狠、利落,第一步就是把申宗古扔進大牢,嚴加審問,手段不知道,但是史稱“具得奸罔”。把內幕裡的事搞到手之後,他卻沒有深挖,就截止到申宗古為止。然後下一步,就是直接上報給皇帝,把這個膽大妄為,喜歡被人當槍的老百姓一刀砍掉。
事情我知道了,但是人證我也殺了。怎樣,給你們留了面子,並且替你們砍掉了禍根,再不識相,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
就這樣,寇準終於平安無事,可以去做他名垂千古、光耀後世的豐功偉業了。
歷史開始變得靈異。
一個民族的興旺生衰,千萬億兆黎民的存亡福祉,真的是有它的氣數存在的。當年宋朝在公元一零零四年的八月二十五日宣佈畢士安、寇準為首、次宰相,其後又緊接著發生了寇準謀反的疑案,等這些稍微告一段落,大概只過了不到一個星期,北方就隱約傳來了契丹人震撼大地的馬蹄聲。
宋景德元年九月十六日,公元一零零四年的十月二日,宋真宗皇帝趙恆召集東、西兩府執政大臣,說:“已經多次得到邊境的警報,遼國馬上就要入侵。國家重兵多數都集結在河北,軍情不容忽視,朕當親征決勝,卿等共同商議,何時出發為好?”
首相畢士安先說,老成的人,先想到的是執重:“陛下已經任命了前方大陣的主帥,應該繼續信任他們。如果一定要親征,也不必到最前線,澶州最合適。但是澶州太小了,沒法長時間供應大軍的駐紮,所以我認為晚去為好。”
次相寇準完全相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