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針對趙匡胤,雖然他冒升極快,但是資歷太淺,年紀太輕,就算想作怪,也沒有什麼號召力,他的威脅可以暫時忽略不計。等到他也資深時,七歲的小皇帝想必已經長成了。
就這樣,軍政體系中每一個環節的都完成了互相牽制,使它們既能運轉,又不會勾結成一團。
看明白了這些,趙匡胤變得非常鬱悶。他覺得自己還是太年輕啊,皇王心數不可測度,柴榮真是給他上了一堂生動的現實版的政治理論實踐課。但是他也沒有絕望,三十四歲的柴榮能一戰擊敗死敵劉崇坐穩了江山,他趙匡胤今年也三十三歲了,他也有自己的辦法。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後周世宗皇帝柴榮當年6月份去世,趙匡胤7月份就離開了京城開封,到外地工作生活去了。他的理由非常的正當,讓人無可挑剔——去歸德府,那是他的屬地,那兒有許多許多堆積如山的日常工作需要他去處理。
對他這個請求,無論是範質還是韓通,都沒有絲毫的異議。
這很好,京城之中有你不多,缺你不少,最好你能在歸德府多待些日子,回來得越晚越好。當然,你可以儘量地把你的人都帶走,比如說你的幕僚,什麼趙普啊、楚昭輔啊、王仁贍之流,統統帶走,別留在京師裡給我們添亂。
但是,最關鍵的一條你可別忘了,得把你的家人都留下來。
這樣才合乎規矩。
面對種種苛求,趙匡胤一一照辦,只求能到工作單位正常上班。於是他就扔下了全體家小,在當年的7月到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報到了。此後,在歷史記載中,完全找不到他在公元959年7月份之後,至當年歲末之間,在官場之中都有過任何的特殊舉動。但是後周的官場卻已經在這小半年的時間裡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切都進行得波瀾不驚,悄然無聲。
變化主要在軍界。
首先,在殿前司系統裡,一直空缺著的殿前副都點檢一職,由慕容延釗出任。這位慕容仁兄是趙匡胤的發小,關係近到了不必再收納到“義社十兄弟”裡去的程度。因為早就是兄弟了,再提都會傷感情;殿前都虞候則由王審琦擔任,此人正是趙匡胤的“十兄弟”之一;而在慕容延釗和王審琦之間的是石守信(他還用介紹嗎?),由他來做殿前都指揮使,也就是趙匡胤之前的官職。
在侍衛司那邊,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趙匡胤原來的政敵,侍衛步軍都指揮史、曹州節度使、檢校太保袁彥被趕出了禁軍,先升官為檢校太傅,然後直接離京,去陝州做節度使;他的位置由原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常州防禦使、檢校司空張令鐸來頂替,具體為遂州節度使、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再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陳州節度使、檢校太傅韓令坤為侍衛馬步都虞候,加檢校太尉;以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嶽州防禦使、檢校司徒高懷德為夔州節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檢校太保(是不是覺得名頭太長,太煩,根本記不住?越往後當官的頭銜就會越多,名目就會越雜,這是宋朝的特色,更是趙匡胤的最愛,裡面有絕大的國策)。
看出了點門道了嗎?趙匡胤的敵人被驅逐出境了,他的兄弟朋友們都被安插進了各個重要部門。尤其是在他的敵對勢力,侍衛司一邊。
請看具體介紹:韓令坤早就是趙匡胤的朋友,張令鐸是出了名的“仁厚”之人,絕不與人輕易作對,並且在一年之後,他就和高懷德都成了趙匡胤的一家人——高懷德娶了趙匡胤的妹妹,張令鐸的女兒嫁給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美。
但是,還剩下了兩位侍衛司的頂級高官,是趙匡胤所搞不定的,那就是侍衛司馬步都指揮使李重進,可惜他身在揚州;還有副都指揮使韓通,他威名赫赫,留守開封,鎮懾全域性,是全軍乃至全國人民的保護者。他是如此的偉大,從而,也必須一個人面對整群餓狼。
而絕妙的是,此人對此毫無知覺,反而認為開封城從政治的上層建築,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平穩有序,絕無異常。他非常的滿意,對坊間隱隱流傳的各種流言以及他兒子韓微給他的警告毫不在意(可惜了韓微,此人年幼時生病,落下了終生殘疾,成了駝背,人稱“橐駝兒”。可他心明眼亮,一眼就看穿了趙匡胤必將成為後周和韓家最大的凶兆。一直在勸父親早動手,主動除掉趙匡胤),現在一切不都很好嗎?一切都證明了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就這樣下去,要一直平穩地保持著這樣的局面。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公元959年的年關到了。
那個七歲的孩子
過年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