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蜀之地就會望風而降,再之後,才可以去圖謀北漢與契丹。因為這兩個敵人都是死敵,絕對沒有和平招降的餘地。
柴榮發現他找到了他真正想要的人,王樸不僅有能力幫助他實現鴻圖大業,而且兩人的性格都極其相似。他們都積極進取,剛強峻急,都像一團烈火那樣劇烈燃燒,從不給別人更不給自己留餘地。而且歷史證明,王樸最後的命運都和柴榮一樣,絢爛強盛的生命就像彩虹或者流星那樣劃過了歷史的天空,一時之間讓所有的星宿,哪怕是巨大的恆星都為之失色,但是轉瞬即逝,突然間就泯滅消散了,留下的只有嘆息和追憶。
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柴榮和王樸開始通力合作,把戰爭的機器隆隆起動。歷史證明,最為人類所詬病的戰爭不僅是無法避免的,同時也極為必須的——沒有任何長久的和平是來自氣氛友好的談判桌上的,想要和平,想要統一嗎?那麼你必須先選擇戰爭!
公元955年4月,戰爭開始。但是最初的方向稍微地偏離了一些,不是南唐,而是後蜀。理由很簡單,因為早些年後蜀趁著中原大亂,在後晉時期把中原的秦(今甘肅秦安)、鳳(今陝西鳳縣)、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四州給佔領了。
這四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無論是想出川還是想進川,這裡都是必經之所。如果我們熟讀三國的話,就會發現當年諸葛亮每次伐魏,都會先出兵奪取這片土地。而這時,它們就像是四把匕首一樣,一直頂在柴榮的軟肋上,不拔下它們,柴榮就休想發力。
於是柴榮派重兵出征,一定要拿下它們。但是天不隨人願,後周的人馬雖然最初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後蜀馬上就派來了援軍,他們在這四州已經盤踞了多年,戰事開始相持不下。
戰爭打成了溫吞水,後周的一些高官大佬們開始說話了。反對柴榮政策的人一直都有,一個馮道倒下了,千百個馮道再站起來。柴榮有些為難了,他雖然是皇帝,可也不能真的做一個孤家寡人,怎麼辦?最後他決定派一個信得過的人去前線替他視察,看看這個仗還能不能再打下去。
可是派誰呢?柴榮想來想去,覺得派一個真正懂行的,還不如派一個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因為他需要只是一個能回來對他說實話的人。他的目光掃來掃去,最後停在了年輕的,剛剛受他提拔的人身上。
就是他了,趙匡胤。
趙匡胤年輕,能快去快回。而且趙匡胤一定會對他說實話,一來剛剛受過提拔,二來此事關係重大,如果回來說謊壞了大事,這個沒資歷沒根底的小子就會瞬間完蛋,就算出於恐懼他都會盡心竭力。
但唯一的問題是,趙匡胤肯答應嗎?這是個非常標準的吃力不討好的差使,只要稍有頭腦,立即就會請病假事假探親假,就算當場答應了,都能在出殿之後回家的路上當眾從馬上摔下來,然後說陛下我非常的抱歉,我一定去,只是請您等我幾天好嗎?
見鬼的是戰局只爭朝夕,就算是柴榮本人摔斷了腿,前方都不會暫停的。
但是出人意料,趙匡胤非常痛快地答應了。他即日出發,絕不耽擱,回來之後不僅帶回了實際情況,而且還附帶了自己的看法和保證——陛下,我保證,這四州一定可以拿下。而且依我之見,我們先主攻鳳州,這是四州的咽喉,攻破鳳州,秦州就此孤立,再攻破秦州,另外兩州就會自動歸降
趙匡胤侃侃而言,在場的所有人,包括柴榮在內卻都暗暗搖頭,看來這又是一個急於升官,不顧後果的蠢材。一個如此年輕,從沒有獨當一面,僅僅是以一時的戰場表現升了官的毛頭小子,怎麼敢對這麼重要的戰局下此斷言?你的信心從何而來?你的把握有幾成勝算?而且最重要的,你想過皇帝和大臣們憑什麼要相信你嗎?
就算你說得都對,你表現得都非常的愚蠢。因為從交易成本和最後的收穫來看,這都是個極不明智的投資。
你說對了有獎,可獎不過是升官發財;可是說錯了就要罰,此事重大到關乎戰事成敗、國家氣運,罰就是要抄家掉腦袋!
趙匡胤,你是鬼迷心竅了嗎?
但是歷史從這一天起,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謎一樣的趙匡胤。我試圖把他看清楚,試著去全方位多角度地揣摩解讀他,但是我非常吃力,因為我真的是看不到他的特點,不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
就像這個時候的後周君臣們,他們就搞不清楚,趙匡胤從何而來的這樣戰略性眼光以及敢下必勝斷語的膽量。
這可不同於憑著年輕的熱血膽魄在戰陣之上斬將奪旗,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