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3/4 頁)
更新時間:2014…5…30 9:25:03 本章字數:2830
君士坦丁國,也叫東羅馬帝國,是中世紀歐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古羅馬帝國於公元四世紀末年分裂後形成了東西兩個羅馬帝國,這個建都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便是君士坦丁國。
君士坦丁堡是她的首都,基督教是她的國教,他們以正統的羅馬帝國繼承人為傲,視歐洲其他民族統統為沒有文化的野蠻人。
居士坦丁的基督教和羅馬的基督教有所不同,十一世紀的時候君士坦丁堡的宗教頭子和羅馬的大宗教頭子鬧翻了,於是雙方就一拍兩散,互相謾罵乃至攻戰。
君士坦丁的基督教後來就發展成東正教,他們認為自己是正宗的,羅馬的那個則已經滲水了。
君士坦丁和隔著一條海峽的奧斯曼土耳其人是世仇,就像大明和蒙古人一樣。
奧斯曼陰謀家三王子奧傑被李銅擊殺之後,大王子默罕默德眾望所歸繼承了王位,稱為默罕默德二世。
他即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征伐君士坦丁國。
為了立威,為了擴張地盤,也為了繼承老國王的遺志,,還為了消耗原來三王子的部隊,戰爭在大人物眼中是萬能的。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乘目前明軍還在奧斯曼的時候,爭取他們的參戰。
明軍在和三王子的戰鬥中神奇般的逆轉局面,讓奧斯曼士兵堅信他們是真主的救兵,所以明軍的參戰在提升士氣上有著極大的幫助。
何況明軍的火器大炮對城市攻堅戰有著極大的幫助。
明軍大營內,李桐費四正跪在王真戚繼光面前。
根據他們商量好的口供,事情之經過是這樣的:
他們上岸補充給養,得到了奧斯曼東部地方官的熱情招待,三王子奧傑仰慕大明赫赫國威和王總管的威名也接見了他們。
三王子跪在他們面前,哭訴奧斯曼某股土匪禍害百姓,他們為了實踐皇帝陛下和王總管“維護國際和平,伸張人類正義”的精神,被哄騙參加了這次錯誤的戰鬥。
但是他們始終沒忘記自己是正義的帝國近衛軍,他們留了個心眼,在山包後認真觀察在做決定。
後來他們發現對方隊伍中竟然有敬愛的慈祥的王總管和戚將軍後,他們一起唾罵了奧傑半個時辰,然後拔刀就向奧傑砍去。
最後奧傑身死,其部隊傷亡十餘萬人。
“原來是這樣啊,二位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王真輕輕鬆鬆就接受了他們的當庭證供,令他們頗感意外,要知道他平時對東廠特務可是明照萬里、洞徹人心,並且常有誅心之舉,即只要你有心犯規,即使結果正確,也難逃懲處的。
“好你個費四,一出國膽子就肥了啊!”王真在他們走後對著空氣罵道。
“王總管,這應該是他二人的事,李銅是參將,應該以他為首才是啊?”戚繼光不知王真為何只抓住費四的責任。
“這件事肯定是費四首先起意的,李銅這人不會這麼愛生事的。”王真心中早就有判斷了,只是引而不發而已。
有了上次的合作經驗,默罕默德國王再次宴請了王真戚繼光二人,當然他首先向明軍支付了上次行動的報酬。
那是奧傑家裡索羅來的金銀珠寶,很多,堆滿了整隻大船。
王真把這筆錢交給明教的人,讓他們先帶回國去,他知道朱明復喜歡這個,喜歡他的出海行動產生經濟效益。
後來朱明複用這筆錢建了兩座世界性的名城。
宴會上,竟然有酒,那是國王特地為他們準備的。
所謂無辜獻殷勤,非奸即盜。
默罕默德倒也爽快,直截了當說想再請明軍幹一票。
這一票就是進攻君士坦丁堡。
行動的報酬就是君士坦丁堡一半的財寶美女。
“承蒙大王美意,那就恭敬不如從命。”這次王真毫無猶豫,痛快應下了,一點不顧戚繼光一臉怨婦的表情。
回營後,戚繼光抱怨王真:“王總管,你怎麼又答應替人家當槍手!”
王真笑道:“你別急,我跟你說,我這是根據皇帝的好惡決定的,第一,皇帝陛下討厭不知何故討厭黃頭髮藍眼睛的,而君士坦丁國人種即是此類。”
“這是為何?”
“這件事我想了很久,也查了很多書,始終不得其門,估計是黃色乃帝王之色,陛下認為黃頭髮人種會不利於大明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