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年太祖給你的遺詔你還在嗎?”
“一直在臣這裡,陛下”梅殷說這話的時候語氣和臉色都略微有點不自然。
原來朱元璋在病危時,鄭重叮囑梅殷要輔佐保護朱允炆,並留遺詔給他,讓他隨時征討不從天子號令者。
朱明復以前讀明史時,對這一段記載很注意,所以他連皇宮的路都沒認全時,就急著召見梅殷。
但是,朱允炆不知為何靖難時一直沒有讓梅殷統兵,也沒有釋出遺詔,所以梅殷沒有完成朱元璋的任務。
“姑丈,朕要你把這個遺詔公佈天下,並統兵北上山東,陳兵濟南城下。”
“皇上,準備和朱棣再戰嗎,徐大人的意思是積聚兩三年後再戰,因為朝廷的騎兵不足。”梅殷的意見似乎和徐輝祖很一致。
“哈哈,姑丈,朕沒說要打仗,朕只是說陳兵濟南城下。”
朱明復接下來將自己的想法詳細告訴了梅殷,梅殷聽完後激動得跪下,“皇上英明啊,大明有你這樣一位好皇上,真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啊。”
朱明復告訴梅殷的是,為了大明的利益,也為了朱家的利益,他想迅速結束戰爭,他讓梅殷去和朱棣和談。
他讓梅殷利用好朱元璋賜給他的大殺器——朱元璋的遺詔,為此朝廷做出巨大讓步,同意恢復藩王的封地,只不過除了燕王、寧王、遼王以外,其他的王都要封在南方。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首先,梅殷公佈自己手裡的遺詔,昭告天下自己奉太祖之命征討所有不臣天子之人,同時讓徐輝祖出兵十萬和梅殷的十萬大軍一起發兵山東。
第二,出兵同時派人去和朱棣和談,告訴朱棣,朝廷和他在山東以黃河為界劃分勢力範圍,也就是說朱棣靖難搞了四年,也是有成果的,就是他多得了小半個山東。但是由於朱棣早就吃掉了寧王的地盤,他事實上也是收穫不少的。
第三,萬一朱棣不同意和談,就先攻濟南城。攻下濟南就止步,不再向前。不過朱明復認為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
朱明復的想法之所以令梅殷激動萬分,是因為朱明復的想法和梅殷的想法很一致,梅殷是朱家的女婿,內心不願意看見朱家同室操戈。
同時梅殷也認為目前的形勢下,朱棣沒有拒絕這個方案的理由和實力。朝廷不是不能打,是怕兩敗俱傷後,蒙古人會得利,在對付蒙古人方面,目前還沒人能取代朱棣。
這是一個聰明人開給聰明人的條件,優厚、合理且雙贏。
梅殷退朝會,直接去了徐府,事實上,梅殷這幾天一直住在徐府。因為他和徐輝祖關係一直很鐵。
事實上,徐輝祖曾經想把朱明復是替身的事情告訴梅殷,但徐輝祖考慮到梅殷這個人忠厚有餘,應變不足,恐怕難以接受這種驚天大計謀。
所以徐輝祖只是隱晦提到,皇上在火災中受傷後,雖很快復原,英明依舊,但是記憶力有所衰退,對很多舊事都不太記得,希望給他打個預防針,免得朱明覆露陷。
但是朱明復的計策一說就讓梅殷欣喜萬分,哪有心思看出朱明復的破綻呢。
梅殷馬上到徐輝祖的書房,跟他說了皇帝這次召見的意圖,徐輝祖忽然覺得當今之世界,出了朱棣之外,這個朱明復也很厲害啊。
因為這個方案確實很高明,比自己的積聚兩三年後再戰的向法要高明的不止一點兩點。
他確實是一個頭腦很好的人,這樣的聰明人竟然只是一個來歷不明的人,只是一個他當初用作死士的替身,這個朱明復到底是何許人也,難道真的是太祖遺落民間的龍子龍孫?
從朱明復的計策中,徐輝祖發現自己長久忽視了一個重要東西,那就是朝廷的巨大政治優勢。
朱棣攻打濟南時,之所以對鐵鉉樹立在城頭的“太祖高皇帝”的木牌,不敢用炮擊,是因為朱棣的最大優勢不在於軍事,而在於他是朱元璋的兒子,所以梅殷的遺詔一出,朱棣的力量就解除了大半,再加上恢復藩王,朱棣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出兵,他如果硬來,眾叛親離將是他的下場。
“就照此辦理,梅殷,你趕緊回淮安準備出兵,我的兵馬隨後就到,我再找幾個秀才給你寫一篇《奉太祖遺詔征討不臣檄》”徐輝祖對梅殷說道。
此時,徐輝祖的心中有了一個大疑問,朱棣的問題估計只要半年就可以解決了,但朱明復這個冒牌皇帝會不會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正文 第三章 遭遇哀兵
更新時間:2014…5…30 9:2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