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3/4 頁)
軍隊過去一直不允許文官插手,甚至東廠的人也很難插手,大家都知道他們是獨得皇帝寵愛的,軍官的工資比同級文官高,皇帝的額外賞賜更是漫無天際。
這造成了一個現象,近衛軍走路都是抬著眼皮的,一般計程車兵見到文官睬都不睬,這讓習慣了等級觀念的文官很難受,卻又無可奈何,誰叫他們得皇帝寵呢。
如今,皇帝陛下終於領悟了,文官也可以監督軍隊了,這種偉大的歷史傳統又崛起了,從此大明的天下又要姓“文”了。
於是,今年中京的這個夏天,最熱的不是天氣,而是征伐緬甸,奇異的是,滔滔不絕討論這個問題的不是軍人,而是文官和學子們,他們在家裡、在衙門裡、在書院裡、在大街上都在說緬甸,關於緬甸的書籍也在大街上熱賣,一些精明的商人紛紛趕製了一些木雕藤編制品,號稱是來自緬甸,也賣得極好。
如此場景,簡直就是在搞“緬甸文化節”一樣。
中京郊外一莊園。
“將軍,皇上要把近衛軍調去緬甸?”軍調局局長鄧林憂慮得說道。
“這不是已經宣佈了吧,我家對面賣豆腐的都知道了。”
“你會不會有危險?”
“皇帝要殺我,容易得很,不用費這麼大周折,皇帝這麼做,是想把近衛軍中我們的勢力連根拔起。”那人嘆氣道。
“那我們就束手就擒了嗎?”
“藉機行事吧,皇帝就算猜到沈孝成那杯毒酒是我們乾的,他也沒有證據,何況他也知道我們並不想謀反,只是想換一個太子而已。”
正文 第九章 戰爭手段
更新時間:2014…5…30 9:25:07 本章字數:2933
就這樣,徵緬戰役就這樣獲得了大臣一致的透過。
十五名御史進入近衛軍隊伍,開始履行職責,雖然軍人們都不搭理他們,但他們是鍾奇選拔出來的,都秉承了鍾奇的性格,不懼壓力,剛正不屈,堅忍不拔的開展著工作。
近衛軍計劃出動二十五萬,聯合雲南沐王爺的五萬兵馬,組成三十萬的大軍。這次出征的主帥是戚繼光,副帥是原軍調局局長鄧林。而新的軍調局局長則是翰林學士陳峰,在明朝歷史上翰林出身的特務頭子他的唯一的一個。
這種兵力和配置對於緬甸基本上屬於殺雞用牛刀,但由於此戰得到文官們的一致擁護,這一點都被忽略了,不然他們怎麼樣也要給你上幾道“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奏摺。
對於近衛軍而言,他們都是好戰的,以往打戰他們都能得到皇帝豐厚的賞賜和官職,對他們而言,這是發財的機會。
於是一場沒有理由的戰爭就這樣爆發了,簡直就是美帝打薩達姆
“戰爭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只要有利於你就可以了。雖然表面的說辭是假的,但戰爭的內在誘因肯定是存在的。”朱明復對王真說道。
“皇上,你為了對付近衛軍嗎,既然如此,你為何不直接把他們抓起來,何必如此勞民傷財。”
“其實徵緬甸朕以前也想過,但一直想找一個更好的理由,比如等緬甸內部叛亂啥的,但為了調整近衛軍,就把這件事提前了,這也是把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做了,近衛軍畢竟是有功的,透過這次戰役把他們調防到各處衛所,如果事情能夠這樣平息,那就最好了。”
“但這樣,也可能為未來埋下隱患?”
“朕給他們算過,他們就是有這個心,他們也沒那個時間的。”
朱明復這樣說,王真知道這局棋才剛剛開始,皇帝后面還有好幾個步驟呢,皇帝的圈套都是連環套,至少到現在王真還沒發現誰從裡面逃脫過,他其實很想知道他自己能不能夠逃脫?
“皇上,此戰如何打,請你示下?”按照將軍出征前的慣例,戚繼光帶著副帥鄧林向朱明復辭行。
“以沐王爺為先鋒,他地方熟,人頭也熟,你要多聽聽他的意見,近衛軍方面要發揮火器優勢,儘量不要和對方肉搏,其餘的你臨機處置就好了,由於路途遙遠,為維護軍紀,朕賜你這一道聖旨,准予你先斬後奏,到時自副帥以下,你皆可自行處置!”說到最後,朱明複用眼神餘光不經意掃了一下鄧林。
鄧林接觸到這若有意若無意的一瞥,霎時感到一股凜冽的寒意沖天而來,把他全身淹沒了,雙腳情不自禁開始抖動起來,幸好皇帝說完就讓他們退下了,不然還不知道怎麼收場,要是皇帝再追問幾句的話,他
中京郊外一軍調局的莊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