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4 頁)
蕭強說道。
“你胡扯什麼,你是誰啊?”
“我是北平倭華學堂學生吉田明,原來我叫吉田輝雄,後來上學之後,我為了感激大明皇帝,就改名叫明瞭,你們和我們一樣受朝廷的恩惠,卻處處為了私利,搞出了這麼以下犯上的事情,難道不覺得羞恥嗎?”
“哈哈,原來是外國人,你有什麼資格嘲笑我們,滾回北平去吧!”
“我們早已歸化大明,我們比你們更熱愛大明,我們要揍你們,表達讀書人的義憤!”
吉田明大明話不標準,所以他不多說,直接用行動來表示。
他一揮手,後面的學生揮棍就上,一陣掃堂棍,打著前面一排的人像被狂風吹倒的野草一樣,伏地不起、哀叫連連了。
一排狂打一陣子後,然後是第二排上,然後是第三排上,打完的人退後,這樣形成了一個迴圈,包圍李府的舉人大多身材瘦弱,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持續性打擊。
一陣狂風之後,舉子民紛紛潰散,留下幾個腿傷較重的人躺在地上飲泣,他們哭喊著讓同伴把自己救走,但他們的同伴似乎沒看到沒聽到他們。
“同學們,分頭行事!”吳慈新穿著學生服大喊道,這次行動就是他指揮的,他是朱明復任命的倭華學堂總監,這些學生是和梅景正一起來南京的,朱明復專門用來對付文人鬧事的,畢竟用打文人還是要文人自己親自動手,這樣他們即使被打了也會舒服點的,畢竟是被自己人打的嘛。
大家都是斯文人嘛,肯定是學術爭論,即使掙得頭破血流,那也是雅事嘛。
如果是一個近衛軍計程車兵把文人打傷了,那就是天大的事了,那叫做“殘酷鎮壓”,叫做毀滅文化,起碼要被人罵上一千年,因為話語權掌握在文人手裡,歷史都是他們執筆畫出來的啊。
而且朱明復知道,他辦的倭華學堂的學生對他忠心得很,這些傢伙自發明天清晨對著皇帝的題寫的校名,三拜九叩,風雨雪暴,皆不停歇,用他們來對付文人,的確是再合適不過的。
當蕭儀接到弟弟的緊急彙報,帶著一幫老傢伙趕出來時,發現街上已經沒有一個舉子了,於是他們只好低著頭,數著腳步回家了,等他們到家時,發現家門口無一例外得站了一幫陌生人。
他們是誰?劫道也不會這麼明顯吧。
那時一群統一穿著黑衣服,眼神冰冷的人,蕭強知道他們就是剛才打他們的那些人。
一般大官家門口有百餘人,小官家門口也有二三十人,他們排成一排堵住了官員家前後兩個門口,那些大一點可以爬過去的窗戶下也站著一個傢伙,總之這群策劃圍攻李府的人現在遭到現實報了。
而且是加倍被奉還了,因為李炳秋只是出不去,大不了在家裡休假嘛,可他們呢,卻是有家進不去,只能在外面吹風,那顯然不是浪漫,那是悲哀。
文官們弄清他們的來路後,試圖好言相勸,但對方的回答令他們啼笑皆非,程式是這樣的,倭華的領頭學生站出來,一個九十度的鞠躬,一聲謙恭的回答:“對不起,大人!”,然後歸隊繼續站崗,可見人家的語言和行為恰恰相反。
你要是試圖進去,他們就把你擠出來,你要是動粗,他們就揮動棍子打你,而且他們棍法極準,勁道凌厲,數人之間配合默契,顯然是練過的。
文官們很多當場哭了出來,事業上遭到了打擊,本想回家尋求一點安慰,沒想到家也進不去了,而皇上那邊肯定還會收拾他們,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急事片遇堵車天啊,這日子讓人怎麼過啊?
僵持到半夜,倭華學生換班了,原來站崗的那批迴去睡覺,換上另外一批,官員們看到對方是要用其人之刀還其人之身,紛紛淚眼朦朧得去借宿朋友家或者寺廟了。
從此以後,文官集團鬥志全無,他們準備接受皇帝的遷都決定,只等皇帝下詔了,但是半個月過去了,皇帝一點聲音也沒有,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不提遷都的事,除非文官們“要求皇上遷都”。
“求皇上遷都”無疑是打自己的臉,文官集團數量眾多,雖然抓進去幾個,被無家可歸一批,但是他們在地方官中還有很多擁護者,在青年學子中還是有威望的,要他們撕下自己臉皮,無恥得踐踏自己,自己大聲宣佈自己錯了,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但朱明複決心這次和他們玩到底了,他不僅為了遷都,也為了整治一下日益嚴重的文官利益集團,他們掌控著地方民政,李炳秋為人恬淡,導致這些傢伙和商戶勾結越來越深,這幾年個個聚斂了天量財富,而遷都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