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位曾打了敗仗的將軍。
第二天一早,王公公就來彙報,宮裡一個太監失蹤了,然後洪鵬來報告,有一位將領想逃出城被守軍抓了,身上還帶著軍事機密資料,另有一位將領則失蹤了。
皇帝確實很震撼,朱棣真的太厲害了,自己太大意了。
皇帝召見了徐輝祖和方孝孺召開緊急會議,徐輝祖馬上表示應立即移駕武昌,方孝孺則強烈反對,表示應該死守京城以待援兵,萬一守實在守不住,皇上也當為社稷而死。
真實的歷史是皇帝的做法和方孝孺所說的一樣,但由於朱明復的橫空出世,導致皇帝的決策改變了,於是建文帝在徐輝祖、洪鵬、朱明復的力諫下,決定前往武昌巡幸,古人是很講究用詞的,不是逃跑,是巡查武昌,只不過時間稍久一點。
這一天徐輝祖代表朝廷和朱明復作了一次正式談話,談話在御書房內進行。
“你怎麼知道城內有這麼多間諜”徐輝祖問道。
“臣在錦衣衛的監獄裡,聽到過燕軍的奸細誇口,京城之中,無論是宮內宮外,上至達官,下至賤役,無一處沒有燕王的奸細。”朱明復早就知道有人會問這個問題。
“就這麼簡單嗎,你到底是誰?”徐輝祖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神威嚴地注視著朱明復。
“一葉可以知秋,讀書可以明理,京城的形勢,燕軍知道,城內的百姓知道,連三歲小孩都在唱“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入帝畿”,我是讀書人,讀聖人書,就要行忠孝事,請大人明察。”朱明復很鎮靜。
“恩,我為陛下有你這樣的讀書人和屬下趕到欣慰!朱明復,我們共同戮力王事吧”徐輝祖說完就走了。
很快到了建文四年的六月。
南京城外,燕軍中軍大帳內,燈火通明,警衛森嚴,燕王朱棣正在召開“靖難軍”高層會議,“靖難”這個詞以前沒有,後來也沒有出現過,因為像朱棣這種統一王朝下王爺造反成功的例子確實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當然建文帝是一直全力想搗毀這家“靖難”商號,想掐死這朵漫漫幾千年歷史中唯一成功綻放的“靖難”奇葩。
事實上“靖難”這個詞就是朱棣團隊發明的,字面意思就是“清理皇帝身邊奸臣,挽救陷於危難中的朝廷”的意思,看來朱棣也不喜歡**裸的搶,他也是進行了精心包裝的。
“靖難”竟然還可以套上一條法規,那就是朱元璋親自制定的《皇明祖訓》中有“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的規定。
但是朱元璋制定的法條裡,後半句是說要天子密詔,諸王才可以出兵啊,沒說你可以不請自來啊,但朱棣顯然不想多解釋,準備和某些司法從業者一樣,為了自己的利益,曲解法條到底了,這件事只要看起來很美就行了,老子拳頭大,本王的司法解釋就最正確!
今年對朱棣來說是個豐收年啊,他一路從北京奇襲南京,連敗朝廷軍隊,破城數十座,殺敵幾十萬,所向無敵,春風滿面。
朱棣攻下揚州後,馬上繼續南進,六月初一,殺向浦子口準備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後的抵抗,燕軍初戰不利,兩軍處於膠著狀態。
這時,建文帝告訴他準備親自來談判,上次慶城郡主的條件不好,這次我開出了更優惠的條件(可以劃江而治,江北歸你,江南歸我),至於談判地點和方式嗎,我們不妨各派一個使臣仔細商量,朱棣和諸將因為還沒有渡江,此時對劃江而治還是有點興趣的。
但朱棣的運氣還是那麼好,就在他和盛庸對峙的時候,他兒子朱高煦正好帶一支援軍趕到,燕軍氣勢大振,擊敗盛庸。
此時建文帝的一支水軍在領導陳瑄的帶領下降燕,不然燕軍沒有水師是很難渡江的,燕軍遂於六月初三自瓜洲渡江,並再次擊敗退守此地的盛庸。六月初六,燕軍至鎮江,守將率城投降。六月初八,燕軍駐紮於龍潭,距南京東只有數十里。
而現在的朱棣,對建文帝的談判顯然只是敷衍而已。
正文 第七章 叔侄相逢
更新時間:2014…5…30 9:24:40 本章字數:3749
如今南京城門外有他士兵無數,城門內有他間諜無數,他放佛看到皇位已經在向他招手了,萬里河山快要收入囊中了,但是最近以他侄子建文帝為首的幾個人幾天之內除掉了他間諜網中的大半高階人員,朱棣很怒,很生氣???
朱棣在會上先回顧了今年以來取得的重要戰果,展望了大家的美好明天,然後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