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士說客遊說周邊諸國,驚虹人也是其中之一。就象止水人希望驚虹人出兵併為此努力一樣,天風人也同樣在朝反方向做著努力。而這其中,貢獻最大的嘛。。。將軍可聽說過秦儀這個人?”
淺水清點點頭:“聽說過。這個人是天風人,少年時曾遊歷天下,曾經東至鍪海,西至饒雲山嶺,北到極地冰原,南到炎炎荒漠。他走南闖北,歷經二十年時光,回來時竟又閉門讀書八年不出。八年之後,他入了宮去拜見皇帝,為當時先皇所倚重,進了學書院。六年之後,他辭去官職,再度遊學天下,創五經道,成為一派開山祖師,他所著的《四極遊記》和《國論》成為當時天下供奉的無名txt小說。裡面除了記錄四方名山大川地理形貌之外,還就各地的地理關係,民族風情,國家政策等作出過精彩描述。依他書上所說,國之民情,其源於地。不同的地理地貌,形成不同的生活習慣,從而產生各自所需的風俗與文化,並導致因此形成的種族與國家,有著徊然不同的政策與制度。他因此而做出一番治國論述,其大意就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稱天下無一法可用百年,立法之要在於順應人心天意。”
碧空晴點頭讚歎:“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想不到將軍也知道的這麼清楚。”
“這個秦儀和驚虹人有什麼關係?”
碧空晴嘆氣:“他豈止是和驚虹人有關係,他簡直和大陸諸國均有關係。他的兩本著作,無論是在天風眼裡,還是在驚虹又或其他人眼裡,都是曠世絕倫的著作,受各國帝王吹捧。但是將軍可知,其中的那本國論,其實並不是他一個人所寫的。”
淺水清一楞,這等秘史他到是從沒聽說過。
碧空晴很認真道:“其實,止水人早在很多年前就試圖採用聯合諸國之策,以抗天風軍威。但是可惜,誰能想到一本書竟會毀了這一切。所以,止水人始終相信,這本國論,其實就是秦儀受天風四世皇帝所託而寫,其目的為的就是瓦解分合天風周邊諸國。”
說著,他朗聲背了起來:“國者,百姓依託之邦,群眾覆水之舟。君者,國中領袖群倫之人,掌生死而濟天下。君有道,國家昌盛。君無道,國破家亡。”
這段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國家是百姓所能依託的地方,其重要性,就象是落難與水中的百姓,發現了一葉扁舟。身為君王,應當是國家中最出色的人物,他們掌握管生死,其目的卻是為了救濟天下。君王優秀,國家就強盛。君王昏庸,國家就會破滅。
很顯然,從這段話裡可以看出,秦儀的思想很有儒家典範。不過碧空晴接下來要說話,就不那麼中聽了。他說完這句話後,表情有些兇狠:“秦儀是我所知道的最陰險的人。他滿口仁義道德,主張廢棄法天下的主張,而改為以德治國。為了推崇這種思想,他在此書著成後曾到處吹噓,君王但有此書在手,則天下無憂。此後,他一路行走,周遊列國,到處向人他推崇他的四極遊記和國論。他的四極遊記的確是好東西,裡面幾乎記述了他二十年來所經歷過的和見過的所有風土人情。但他的國倫,卻讓周邊諸國陷入了一片萎退之中。從此周邊諸國潛心於他的仁義禮教之中,無心兵事。”
“在秦儀的遊記中,曾經也記過一篇戰論,而就是這篇戰論,徹底改變了驚虹人對天風止水的看法。戰論上說:戰無義戰,好戰必亡。指稱天風帝國百年來攻戰不休,終將因好戰而亡。戰論上還說:天風四野之地,無險可守。民好戰,是為以攻代守。天風依仗草原優勢,多騎兵,兵擅衝鋒,多勇猛,利強攻,不利守成。而止水,驚虹等國,擁有地利,多山野荒林,水泊沼澤,長於守成,不利野戰。為穩妥故,當以己之長,對敵之短。臨險而據,待敵自滅。”
這番話,說起來就有意思了。
簡單的說法就是:天風人好戰,早晚必亡。他們由於擁有豐饒草原的緣故,騎兵強大,但是步兵普通。而止水驚虹等國卻是由於山林水泊存在的關係,更擅長於守土之戰。因此,天風人要來攻,就該由他去攻。既然好戰必亡,那他早晚是要亡的。我們不出手,看他打,給他來個坐山觀虎鬥。待到時機成熟再來摘取那勝利果實,豈不是更好?
說白了,秦儀的國論和戰論,就是在一方面遊說諸國,廢棄法理主張,以德仁治理國家,一方面又主張面對強大的敵人,應當退守。讓他們相信天命,相信好戰必亡,而不是奮起反擊。
這樣的國論,說起來有些可笑。但是謊言說了十遍,就總會有人相信。
世人撒謊,皆懂一個道理:說九分真話,只說一分謊話,則那分謊話,也通常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