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1/4 頁)
蕭若見太后駕到,便攜皇后站起,一齊下拜。
“別、別動!”太后急忙制止,三步並作兩步搶上前,把皇后扶住,不讓她下拜,目光下視、不住打量皇后尚未凸現的小腹。
“母后”皇后微低著螓首,輕輕喚了一聲。
“好,好,好!”太后不自覺的連道三個好,打心眼兒裡樂將出來,喜慰之下想說幾句體貼話,張了張嘴,突然覺得不知從何說起。要知道李趙兩大王族女人之間恩怨糾葛,婆媳不和那是有傳統的,李太后昔年當兒媳時,沒少受趙氏婆婆的冤枉氣,好不容易多年媳婦熬成了婆,如今她為婆婆,對趙氏媳婦當然客氣不了。少不得要把昔年
在她姑奶奶身上受的氣,一一回報在她身上,這三年從來對皇后沒個好臉色。如今想對皇后說幾句好話,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開口。
太后與皇后有點難堪的僵了一會兒,太后放開皇后,微一沉吟。轉頭對後面跟來地太監總管張德坤道:“從今往後,各地送到內務府的貢品,先進呈中宮由皇后娘娘挑選,再分配各宮。”
張德坤目光一閃,此令雖有些突兀,他仍然飛快的應了聲是。
皇后盈盈下拜。恭聲道:“兒臣謝母后恩典。”
一旁的蕭若也代皇后高興,心知太后想抱孫子都想瘋了,雖不至於一夕之間與皇后和好。至少在皇后懷著龍子期間,決計不會再找她麻煩。
蕭若發現跟在太后身後的小郡主定定打量著皇后,說不出的好奇,敢情她不大明白皇后怎麼就懷上孩子了。蕭若心頭一樂,衝小郡主眨了眨眼,吃吃一笑。
小郡主俏臉一紅,狠狠地回瞪了他一眼、便躲到太后身後,粉嘟嘟的小嘴兒噘得老高。
太后又再三叮囑皇后身旁的侍從千萬小心服侍皇后,每時每刻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可有任何疏忽。皇后要走出半點閃失,一律拿他們從嚴治罪。
所有太監宮女唯唯諾諾,這事兒不說他們也知道,縱使一個最卑微的宮女懷上龍子都了不得,何況是母儀天下的皇后。誰也不敢不盡心盡力。
皇后娘娘有喜的訊息早已不徑而走,不多時便傳遍了整個軍營,全軍將士一片歡騰,人人喜笑顏開。皇帝有後,是朝廷頭等地大喜事,軍中上上下下將士們無不發自內心的為君王感到高興。
原本雖有傳言皇帝龍體已然康復,恢復正常,可傳言畢竟是傳言,是真是假誰也沒親眼看見,直到這一天,皇帝是不中用的二尾子地風言,方始銷聲匿跡,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在每一個人心目中確立,再沒有殘缺——本來嘛,要是坐在龍椅上的真龍天子是個太監,對全天下臣民來說,難免像生吞了只綠頭大蒼蠅一樣,想起就渾身不自在。
大喜訊息傳開,軍營中夠份量的將領官吏依次向皇帝道賀,附近地方官得知,也無不巴巴地趕來湊趣,都知這會兒皇帝必定心情極佳,這麼好的討帝后歡心的機會可不能錯過,一些大小地方官挖空心思進獻什麼東西給皇后,其中一個叫葉添的小知縣棋高一著,親自帶了治下兩個經驗豐富的接生婆來,好讓她們隨時跟隨在皇后身旁侍候,還能向皇后傳授一些安胎經驗。
皇帝龍顏大悅,笑著一一受納,隨意嘉許一番。
皇帝傳出旨意,命全軍將士歡慶一日,駐守在青州各道城牆之外的兵卒全部收隊回營,派人大大方方向城內叛軍宣告,今日吾皇大喜,休戰一日,任由叛軍出城搶購柴米,官兵絕不加以堵截。
城內叛軍見城外軍營中一片歡聲笑語,簡直跟過節一樣,很快地得知了皇后懷上了龍胎的訊息,青州城內數十萬軍民討論紛紛,表情各異。其中宋王一族的將士喜中帶愁,內心很是複雜。
叛軍一開始還不大相信,試探性地派兩隊人馬出城購柴買糧,結果官兵理都懶理得他們,他們放下心來,大舉分派人馬出城,四處去採購糧米及箭矢等物資,畢竟機會難得,不可錯過,城內物資雖說還未匱乏,多積累一些就能多支援一些時日——叛軍之所以老老實實的以金銀購買,而不直接用搶的,是怕激怒皇帝,要是皇帝以此為藉口
突然翻臉、派兵包圍城池載斷他們的歸路,那就不大妙了。
城內城外,數十萬人的話題都圍繞在同一件事上,也不知打幾時起,傳出一個訊息:假如十月懷胎期滿,皇后娘娘誕下地是一位皇子,皇上立刻就要立他為太子人們彼此傳告,說的活靈活現,跟真的一樣。
宋王一族的將士們聽了這話,心裡頭更不是滋味,難免暗忖:假若我們還在皇上麾下,以皇上對皇后娘娘那般的寵愛